回音
6月29日,纳雍县新房乡党委委员王正军致电记者称,通过不断打探,找到当年无名红军的知情人——岩头上村民组村民王正科。王正科记得,当年在新房乡岩头上苗寨因痢疾死亡的无名红军曾告诉王正科说,他姓胡,江西人(具体什么县、乡不明),家中有两个孩子。这一消息,或许对寻找红军家人有帮助。采访中,新房乡乡长吴勇寄希望通过见报文章为红军寻找其远方家人。江西读者如果知道胡姓家族有当红军的失散亲人线索的,请与纳雍县新房乡党政办联系。
纳雍报社周春荣
长征精神代代传
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完视点文章《血染的风采》,文中黄德方老人及乌沙寨村18农民党员义务坚守“红军坟”几十年的行动深深的感染了我,催人奋进。在今天幸福生活的日子里,我们要做好长征精神的接力工作,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把长征精神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教育后代的范例,使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周岁华诞,在这个光荣而伟大的日子里,我们深切怀念革命先辈缔造的丰功伟绩,要倍加珍惜革命先辈为我们创造的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用他们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事迹,激励我们奋勇向前;用他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鼓舞我们进取开拓。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如何起好步,如何开好局,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把思想凝聚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个主基调上来,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宏伟蓝图不懈奋斗。
黎平县委党校 龙旭云
继承革命意志 建设伟大祖国
细细品读视点《1921—2011九十年风雨征程踏访之二——<血染的风采>》后,伏案沉思,激动之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这片红色足迹遍布的贵州大地上,处处留下了革命烈士的鲜血,纳雍的红色故事,只是贵州红色传奇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但就是这样无数的缩影展现出贵州人民在那个动荡年代对红军革命的支持和拥护,对善恶是非的正确判断,坚信革命胜利无疑的心态,值得后辈们好好学习。
当我们每次倚靠在父辈身旁聆听那些峥嵘岁月的往事,每回扎堆在图书室里阅读那些书写动荡战斗年代的书籍,每次重走那些洒满红军鲜血的红色轨迹,每次瞻仰那些挺立在大山深处的无名红军墓碑,无不心情激荡、热血澎湃,深感今天安静、祥和、富足的好日子,是无数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活在今天的人们,应该学习他们用奋斗和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着;学习他们用身躯和热血,铸就出革命者不畏生死的共产精神。继承这种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的红色意志,为国家的强大、为华夏的伟大复兴而倍加努力学习和工作。
锦屏县委宣传部 石源杰
牢记历史,缅怀先烈
拜读《血染的风采》一文之后,村民黄德方给红军上坟的义举深深打动了我,黄德方为了表达自己对红军由衷的纪念,几十年如一日给红军坟挂纸,直到去世,这种精神值得人们学习!今天,我们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刻,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全国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在这个大喜日子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历史,缅怀先烈,要知道社会主义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更应该懂得珍惜未来,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把自已的满腔热血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
普定县太平监狱一监区 李太发
感恩 英烈
当你徜徉于繁华闹市,当你漫步在夕阳阡陌,当你认真研读朝晖下露珠滚动的晶莹,当你悉心阐释春雨后作物拔节的声响……你可曾想到,此等和谐这般惬意来得多么不易?!
是昨日革命先烈滚烫的鲜血,染红了今天璀璨的朝霞;是人民英雄宝贵的生命,营造了如今的和谐与安宁。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倒下了,我们从水深火热里站起来了;他们在战火硝烟里默默地死去,我们在莺歌燕舞中尽情地享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血染的风采》中的人和事、良知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真实写照,是善心相印、良性互动的生动注脚。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读了《血染的风采》,我不禁联想到:解放战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是因为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的军队之所以残败,是因为失掉了民心。
挥泪忆英烈,感恩践宏图。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我们不能不怀念不可不感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气壮山河,我们思先烈念英雄思绪万千;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我们抚今追昔豪情满怀。我们要殚精竭虑地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不遗余力地为社会多做贡献。这,就是我们对革命先烈和人民英雄的最好的感恩和回报。
省编委办公室 王旭
牢记使命 建设祖国
阅读上期视点《血染的风采》,感动不已。纳雍县新房乡乌沙寨村村民黄登祥、黄德方,阳长镇的王忠元、王敬忠、李世太、陈志祥,冒着被反动派杀头的危险,医治和埋葬无名小红军以及保护和救治解放军的义举,虽然谈不上惊天动地,但是情真意切,值得学习。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无论是在风雨如晦的岁月,还是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或是在解放初期的剿匪战争中,无数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累,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今天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下一代要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发扬光大革命前辈和烈士们的精神,前赴后继,奋力拼搏。华夏子孙,坚守不同岗位,齐心捍卫革命成果,共同建设祖国,使之繁荣昌盛,合力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业。
清镇市新闻中心 耀家昌
难忘军民鱼水情
《血染的风采》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个细节令人难忘。这段红军与百姓鱼水情深的故事却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走进今天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经济一派繁荣的现代化县城,年轻的我们已经无法感受远去的那份贫穷和苍凉,到处破落不堪,眼底尽是残垣断壁的那个纳雍早已成为古稀老人皱纹深处的记忆。但历史永远不能忘记,纳雍人民在贫困岁月里让红军战士渡过难关,他们用自己特有的质朴和憨厚,谱写了一曲曲在硝烟战火中军民团结的慷慨赞歌。他们对人民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十分宝贵的,他们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学习和弘扬。今天,在新世纪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把军民关系搞得更加密切,认真体会党的成长历程,感受党的恩情,进一步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晴隆县纪委办公室 龙昌琳
饮水思源不忘本
继贵报推出“1921-2011九十年风雨征程踏访”系列报道《余庆:壮烈三日的悲情显影》之后,如今,又拜读到<<血染的风采>>一文,不禁为文中农民黄德方、王忠元、王敬忠、李隆珍救助解放军战士事迹而深受感动的同时,也倍感欣慰与鼓舞!
读罢此文,让我真实地了解到了贵州纳雍县新房乡乌沙寨村农民黄德方救治、安葬小红军,并为其上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感动着村里的18名农民党员和当地政府;阳长镇王忠元、王敬忠帮助受伤杨姓解放军藏身,躲过搜寻;还有85岁李隆珍老人,60年前救助过解放军唐迪生,并悉心护送其安全入归团队,日后收到感谢信的动人事迹。我想,纳雍县农民救助红军战士的事迹仅仅是抗战时期全国各地人民关爱红军战士中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了我国人民爱军队,军队爱人民,军民鱼水情深的博大情怀。
在过去战火硝烟弥漫的年代,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处在贫穷苦难之中,如今,我们的祖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民安定团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每个人无不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坚强伟大,生活的幸福美好。身在福中要知福,作为幸福的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应该懂得今天幸福的日子是来之不易的,是过去无数名英雄先烈用鲜血铺就而成的幸福之路。因此,当我们沐浴在党的温暖阳光,沉浸在幸福甜蜜的生活时,我们应该做到饮水思源不忘本,记住过去的苦难生活,牢记过去的革命先烈,珍惜充满希望的未来。“十二五”的蓝图已经清晰描绘,让我们全省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发图强、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用满腔热情投入到各项伟大事业的建设之中,把贵州建设得更加美好!
册亨县者楼中学 蒙福昌
用行动慰藉英烈之灵
读罢上期视点《血染的风采》,我被那些舍命救红军的王忠元、王敬忠、李隆珍……买棺材掩埋小红军的黄登祥、黄德方等人,特别是黄德方18年为“红军坟”义务挂纸的义举感动着,更被那些在革命中牺牲的有名或无名英雄的事迹激励着,读这那些故事,我泪眼模糊,是感动、是怀念。
今天,我们吃香的喝辣的,穿好的住好的,日子是红红火火,越来越好过。这是无数有名或无名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吃草根、穿草鞋,甚至没有吃的穿的,当革命胜利了,他们却离我们远去了,再也享受不到革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他们无怨,他们无悔。作为革命胜利果实的享受者的我们,请记住,没有他们的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请将英烈常记心间,请用行动怀念英烈,请用英烈们的精神干事,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以慰九泉之下的英烈之灵。
长顺县中坝乡党政办公室 蒯海锋
学会感恩
有幸参加单位党委组织的重庆渣滓洞、白公馆、息烽营和遵义会会址等革命圣地红色再教育,看到了革命烈士曾经使用过的遗物、阴森森的刑具、感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血腥和革命烈士面对屠刀的从容不迫,心灵产生了深深的震撼,才发现自己在面对很多事情时思想迷茫了,工作懈怠了。更兼拜读了6月29日贵州日报视点版周春荣老师撰写的《血染的风采》一文,心中的波澜顷刻间起伏不停:烈士精神永垂不懈,而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该如何怀一颗感恩之心,去告慰逝去的英雄魂魄,才无愧于灵魂,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世界观,但是,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思想的人,我想学会感恩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以为,文中的农民黄德方是懂得感恩的,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给红军上坟,尽管他是一个农民,他的生活水平和城里人比起来可能还有很大一段差距,但是他懂得感恩,他用自己质朴无华的方式,表达着自己朴素的感情,而他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更是日益浮躁着的国民们所需要的。正如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样:“在红停绿走的都市大十字,在熙来攘往的繁华街头,在南来北往的脚步声中,在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圈子,匆忙、挣扎、享受占据了心空,不安、迷茫、失落充斥着人生,你会想起今天幸福生活的源头吗?当喇叭声压住了嘈杂,当高楼群遮住了望眼,当物欲锁住了心灵,当金钱覆盖了记忆,手机、笔记本、商务通不离左右,谈判、侃价、宴会成了全部,你会想起硝烟中的血与火吗?”日子的日益富足,生活方式的日益多元化,一部分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倾斜,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利益而斤斤计较,为了名和利的追逐而相互算计落井下石,更有甚者,得到好处笑逐颜开,一旦生活受到一点委屈和损失,不是认真去查找失败与挫折的根源,利用国家大好的富民惠民政策去努力工作,创造更优裕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而是怨天尤人,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成为一部人扭曲的生活常态。
感谢贵州日报视点栏目,感谢周春荣老师这篇振聋发聩的《血染的风采》让我学会了感恩。感恩不是感激,感恩是一种力量的蓄积,是个人价值观的自我完善与洗礼,《血染的风采》一文中,那么多红军和解放军战士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和福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村民黄德方坚持给烈士上坟,他的高尚行为不仅感动了18名党员,也感动了当地政府,爱党爱国精神在这个边远乡村得到了传承,这就是难能可贵的感恩精神。学会感恩,我们才会倍加珍惜现在,懂得回顾过去,放眼未来,做到这些,我们才知道取舍、知道自我解剖和灵魂洗涤,祈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感恩!
盘县洒基镇土城矿党委宣传科 刘佳跃
开创幸福报答先烈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一字一句读罢视点《血染的风采》,内心感到有一股力量在振动,有一腔热血在沸腾。长征时期,那是怎样一段艰难的岁月,红军不但物质匮乏,每天还要冲破敌人的重重“关山”,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就是在这样的关头,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为了心中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那怕再苦再累也能忍,甚至付出年轻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抚惜思今,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和平建国时期,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上着班,毫无忧虑地在地里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在现代化的工业厂矿里每天8小时尽好自己的职责,拿着一份足以富足生活的工资……这一切,如果没有无数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继,那里能有广大人民群众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军的青春与鲜血奉献,让我们能安享今天的太平盛世,我们不论在那行那业,只有努力工作,多作贡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勤劳的双手不断开创幸福与美好,才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报答。
普安县委宣传部通讯股 黄太富
切实保护好先烈墓地
管理、保护、祭奠革命烈士墓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的实践活动。
现在很多血风醒雨的事情只能在传媒中听说和见过,当你在品尝咖啡、喝着冷饮、激情卡拉OK尽情享受人生的快乐时,你可曾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它是这么来的?也许我们今天曾为传媒中的画面、讲述、故事激动过,可毕竟那是早已远离我们而去的,只把它当作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而已。这些故事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我们一些人的心中会渐渐的淡开去,一个心思想着更多物欲的强烈剌激,不过我还是要提醒大家,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遇的,是千千万万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不忘历史才是科学的态度。在以经济建设为主旋律的和谐时代,想想我们所做的是不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符合先烈们用生命捍卫共产主义定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当今有些人打着民生的幌子,滥用职权肆无忌惮抢夺国家资源,为自己及为自己的亲属,为自己所属的那个小团体获取不当利益。说白了,这是新时期滋生的腐败现象,它和“先让一部分富裕起来的”本质属性是有区别的。前者利益的获得纯属侵占全体人民的利益,后者是通过勤劳致富,合法的途径,正当的竞争来实现利益的。
有些地方在搞经济建设时,对那些影响范围不是很大、无名无姓、无亲属后人的烈士墓,不经批准随意撤除,这大大的伤害了曾经为之祭扫过的很多同学们的心,总觉得这对死者不敬对当地群众、干部、党员又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负面的心理影响。本期视点登载的红军坟算是幸运的,有当地群众自觉的在那里守护。我的家乡一个叫桥梁堡的,解放时葬有牺牲的解放军战士的一座坟,1990年后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早已使其变成了一所民居。
走着今天的路不要忘了前人给我们奠定的基石。抢救、整理、迁移那些无名无姓无亲属后人的革命烈士墓,供后人瞻仰祭奠。富了,不要老想着自己,给自己的亲人上坟时也给他们点柱香。时常不忘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这样你就会活得安逸些和谐些。
切实保护好先烈墓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有关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是我们当前这个快速向前发展的社会所必须的。
峡谷痞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