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的力量
——解读水城县野钟乡社会管理创新模式
野钟乡的村民现在充满着激情,一个在全乡推行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村民们都身处其中,热血沸腾。
“要不是诚信小组的帮助,我的4头耕牛根本没法找回,那可是我的全部家产啊!”说起村民帮其找回被盗耕牛的事,村民匡维成感激不尽。
匡维成所说的诚信小组,是水城县野钟乡推行“一项机制多项内容”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根据农户居住情况,以20—30户农户为单位成立,每个诚信小组承担着治安巡逻守护、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流动人口管理、戒毒社区康复、社区矫正等工作职责。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这样的诚信小组,野钟乡共有221个,政府为全部79个村民组购置了警灯和电筒。
这是一个野钟乡群众已经渐渐熟悉的场景:每当夜幕降临,79盏警灯在各巡逻班长家门前不停闪亮,向村民们预示,今天轮到他值班巡逻,便于村民们发现问题报告。
“我们村去年光上半年就被盗40多辆摩托车,今年到现在一辆都没有丢。”常明村主任陆魁能说。他还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常明村巡逻队在巡逻中协助外地公安机关抓获了一名犯罪嫌疑人。
统计数据更直观地反映了治安状况好转:今年来,野钟乡的刑事发案同比下降了44.44%,治安案件同比下降了53.12%。
村民们第一次感到相互之间竟会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有联系就要讲秩序,野钟乡的7个村纷纷开始订“家规”——重新返回到《村规民约》的制定中。
《村规民约》这个曾经被遗忘的东西再一次被拾起,野钟乡的村民们出人意料地投入了大量的热情。“我们经过村民小组会、群众大会,到乡委审核,再返回群众中讨论修改,到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不知开了多少次小会大会。”说起《村规民约》的诞生,发射村支书刘胜碧感触颇深。
现在,野钟乡的7个村均订立了自己的《村规民约》,大致包含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基础设施保护、计生、安全等10余种内容,每个内容均提出了违约处理的条款,在每个诚信小组中形成了看得见的利益共同体和无形的“紧箍咒”。
“诚信小组的联户,最大的优势就是相互之间情况清,底数明。”响石村主任刘启高深有感触。而为避免农户相互之间产生矛盾,村干部早已做了准备,他们积极充当诚信小组成员之间的“润滑剂”,以做诚信小组成员之间思想工作为着力点,第一时间消除误会。“做群众思想工作成了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作。”陆魁能告诉记者。
“共管、共定、共办”野钟乡的村民们如此形容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积极性被调动,被认为是最复杂、最琐碎的农村事务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许多。
群众会到会率100%,并且开得热火朝天;
辍学现象消失了;
项目的落地也轻松了;
一直以来被矛盾纠纷调处纠缠得无法脱身的响石村调委会主任刘启高开玩笑道:“现在想找一件民间纠纷调处都很困难”。
野钟乡司法所所长唐忠林更是从未有过如此轻松的日子,他每个月上报的矛盾纠纷调处均是零报告,以至于上级部门专门问其原因。
今年来,野钟乡的民间纠纷全部在群众中自行消化,实现零上交、零上访,真正实现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群众参与其中,能最大程度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野钟乡党委书记李显平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