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红七军“板寨会议”调整战略。如今,新农村建设展新貌——
红色旅游拓宽发展空间
6月15日的荔波板寨宽阔的水泥路旁,一栋栋漂亮的楼房里不时传来轻音乐、电吉他和村民们欢快的笑声……
1917年8月17日,中国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邓恩铭同志由荔波板寨黎明关壮怀出关,赴山东学习,追求革命真理。
1930年4月16日,红七军军长张云逸,红七、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率领从广西百色根据地出发的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千里跋涉,一路征战,因敌我力量悬殊,红军为保存实力,兵分两路撤退迂回后于荔波板寨村会师,贵州迎来了第一支红军队伍。
红七军在板寨休整数日,召开了事关红七军存亡的“板寨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四五十里外、警卫薄弱的荔波县城,长途奔袭有一个正规团守卫的古州(今榕江县)军需物资储备处,红军轻易就拿下了榕江县城,缴获了各种枪支600余支,各种子弹10万发,轻型野炮2门,无线电台1部,马500多匹,以及大量军需装备及10多万银元等。板寨会师,保存了红军实力,缴获大量军需物资,为返桂后收复百色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旬老翁姚东洋老人说:“红军真是纪律严明。他们在板寨的一个星期里,不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帮助群众割草、喂牛、砍柴,就是群众送几篮红薯,他们也要花钱买,叫群众带路侦察还发大洋,看到群众生活困难,他们就把地主的粮仓打开,发给群众。受到感化,村里的姚吉安、玉老旺就参加了红军。在我们板寨,只要谈到红军的故事,三岁小孩都晓得。”
洞塘乡党委副书记韦鑫轲介绍,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红色故土的经济社会建设,自2006年板寨村被省委、省政府列为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以来,政府共投入946万元资金用于板寨新农村建设,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交通、饮水工程实施,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人均纯收入接近了4000元,大部分农户办起了农家乐。
“柏油路通了,游客进来了,家家修起了小洋楼。”当了30多年的村支书姚锦言谈起板寨的变化,脸上挂满了喜悦。挖到旅游第一桶金的村民姚举福更是乐不可支:“现在大家都在弘扬革命精神,红七军的会师旧址和打响贵州抗日第一枪的黎明关遗址,每年吸引上万游客进来,我家一年收入20多万元,这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啊!”
山上百亩琵琶金光灿灿,农家乐菜肴飘香,村民其乐融融,板寨一片生机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