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金山银山 保护绿水青山
六盘水市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
金黔在线讯 资源型城市六盘水在工业化进程中,努力践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倡导对资源“吃干榨尽”,对废弃物“盘活再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得到相应保护。
走循环经济路子,摆脱“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两高一低”发展模式,走出“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成为近年来六盘水市审视未来工业化发展的新命题。
随着政府大力倡导的循环模式日趋成熟,发电厂烧煤后产生的粉煤灰和钢厂炼钢后剩下的钢渣等“垃圾”,越来越受到建材企业的青睐,身价看涨,甚至“供不应求”。
“煤灰比煤炭更抢手,钢渣比钢铁更走俏”,这是湖南客商熊勇如今的直观感受。熊勇是最早一批闻风前来从事粉煤灰和钢渣等“垃圾”交易的人。
围绕着这些“诱人的垃圾”,六盘水市逐步形成了一个“产生——消耗——再产生——再消耗”的循环圈,六盘水市恒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就是在这个循环圈中“专吃垃圾”的企业之一。
“我们12条生产线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消耗掉120万吨铁水渣和100万吨粉煤灰,基本可以将附近水城钢铁厂和野马寨电厂的两大主要污染物‘变废为宝’。”公司董事长邓兴贵表示。
据介绍,粉煤灰综合利用之前,每吨煤产生的粉煤灰,需要投入13.6元进行治理,而今,不光不用生产企业投钱治理,还可为企业创收28.5元。相关数据显示,六盘水市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率已达90%以上,年消耗工业废渣600多万吨、减少废气排放8923万立方米、减少废水排放4616万吨,年产节能环保砖7.8亿块,工业废弃物的开发利用还为该市创造了9000多个就业岗位。
从循环经济中初尝甜头的六盘水,如今正在加紧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加快工业化进程。该市以煤矸石、钢渣、粉煤灰等废渣为主要原料的新型节能建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等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年产值已经达到15亿元以上。以老鹰山煤化工,黔桂电厂煤焦化、建材生产一体化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形态已初具规模。
洗煤煤泥干化利用、矿井水治理回收利用、焦炉煤气掺烧发电、粉煤灰制新型墙体材料、煤矿瓦斯发电及煤矸石发电等循环发展模式,开启了六盘水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纪元,过去“傻大黑粗”的六盘水市完全“变脸”。
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不仅让六盘水的企业从中获利,更让六盘水的自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来自该市环保局的消息显示,近年来,六盘水市森林覆盖率年年增加,如今已近40%,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呈逐年下降趋势,市区空气优良率年年达到100%。2009年,六盘水还获得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称号,成为贵州省惟一入围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