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比八达岭长城老100岁
镇远长城在阻击敌寇时发挥过重要作用,如今是否重建引发争论
说到长城,人们自然会想到八达岭上的明代长城,殊不知,在镇远县石屏山上,也有一座长城,它的历史比明长城早了100年。但如今,这座长城变成了一道残垣。
近期,游客“蓝天”(网名)在其个人博客上撰写了有关镇远长城的博文与图片,不少网站纷纷转载,引发了是否重修镇远长城之争。
比明长城早100年
据史料记载,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元军南侵,宋朝皇帝赵昀诏令筑“思州三隘”,抵御外敌进犯,当地守军遂在镇远石屏山上修建了“镇远长城”。
镇远长城起于石屏山东头悬崖,到五牌红岩沟,全长3公里,城墙高约5米,宽约2.8米,垛口1200个,炮台一座,另修有兵房及四个城门楼。
“镇远长城的历史比明代长城早100年,它见证了镇远人民不折不饶抗击元军和中国工农红军阻击顽敌的光辉历史。”镇远县史志办主任黄贵武说。
就在修筑镇远长城的第二年,抗击元军的战斗打响,宋军在镇远青溪青浪关至县城一线构筑了坚固防线体系。所以,战争持续了16年后,元军才踏入镇远县城。而在最后的守城战斗中,镇远军民以氵舞阳河和镇远长城为依托,使用土炮,一次次打退了元军的攻击。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元军才突破屏障。
在红军长征时期,薛岳军团对中央红军紧追不舍。为掩护中央、中央军委纵队以及第一、三、五军团向乌江进发,红十五师和红九军团组成了红军右纵队在镇远展开了阻击战。
战斗进行了3天3夜,红军以镇远长城等为依托,狠狠打击了追来之敌,为中央红军继续北上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5米高墙已不足1米
但是,就是这样一道有着光辉历史的城墙,竟在后来的系列运动中被损毁。
“镇远长城最早被破坏,是在上世纪60年代。”黄贵武说,当时,掀起“破四旧”运动,当地群众将长城上的石头搬走,用作造田或圈坟,因无人问津,此风越演越烈。
“文革”时期,对于镇远长城的破坏甚至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破坏者不仅搬运石头,还将兵房、城门楼等设施全部拆除运走或焚烧。到最后,镇远长城只剩下一道残垣。
近日,记者特意到镇远长城遗址上走了一圈,其间看到,原本5米高的城墙已不足1米。垛口是军事城墙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但现今的镇远长城,早已没了它的踪影,只留下伤痕累累的石块。
争论:重修?不修?
进入本世纪以来,镇远旅游业知名度越来越高。由此,关于重修镇远长城的呼声有所抬头。黄贵武,就是最铁杆的“主修者”。
黄贵武说,应该重修镇远长城。首先,它见证了几段光辉的历史,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其次,重修后的镇远长城将成为一道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旅游景点,将进一步提升镇远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
随着镇远长城在网络上“露面”,引得不少网友、市民前往参观。
一位叫“山水间”的网友在参观了镇远长城遗址之后,也主张重修。她说,镇远长城有特色,它在山坡上蜿蜒盘旋,就像是巨龙,这正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但是,在采访中,主张保持现状者也大有人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当地干部告诉记者,他不赞同重修镇远长城。他认为,保持长城的原貌,就是保持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这样的东西显得更真实,更能客观地反映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