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今年是毕节试验区“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区上下,减贫脱帽,向绝对贫困发起了总攻,这也是考量试验区基层工商所服务地方经济健康发展总会战的一年。千帆竟发,百舸争流,基层工商所是毕节试验区大海中的一滴,工作锁碎平凡。我们没有退路,只有背水一战抢抓机遇,借船出海,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提升试验区“亲商、爱商、安商、护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首要任务,全面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试验区跨越发展基层工商所依法行政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所谓“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通过使用或试用来检验的已经存在的事物。而“毕节试验区”是胡锦涛总书记在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亲自倡导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控制人口”的三大主题,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2011年5月21日,省委书记栗战书在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上,对毕节试验区跨越发展作了精辟的概述:毕节试验区不仅是毕节人民的试验区,也是贵州人民的试验区,更是全国人民的试验区。毕节试验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实现全覆盖的民生保障机制。力争两年明显变化,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争取五年见成效,与贵阳、遵义一起,成为全省崛起的“金山角”,十年实现跨越,建立全面小康。
试验区经济跨越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制。而工商行政管理又如何依法行政、服务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呢?朱镕基曾讲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历行法制,加强监管和提供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温家宝指出:“完善市场管理制度,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市场管理水平,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行政监管中,工商行政管理对市场进行综合监管,通过对市场准入、交易、竟争、退出等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以及在产业政策的执行和实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基层工商所就应当增强服务意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好务,严格依法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正确处理服务经济发展与市场监管的关系,创新监管服务方式,尽心尽职,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一、对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所处的地位和发挥职能的分析
当今知识经济的年代,科技推陈出新,经济发展迅猛,而经济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的无法自行解决的缺陷逐步暴露,需要国家采取立法规范、经济调节、执法监督、协调仲裁经济矛盾等方式进行解决,使之健康发展。国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一)、贯彻执行国家、省人民政府和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关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二)组织管理工商企业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的登记注册,依法核定注册单位名称、审定、批准、颁发有关证照,对其登记注册事项及经营活进行监督管理。(三)依法组织监督管理市场竞争行为,查处垄断、不正当竞争、流通领域的走私贩私行为,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经济违法行为。(四)依法组织监督市场交易行为,组织监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组织查处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受理消费者申诉,组织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保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五)组织实施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的规范管理与监督;监督管理电子网络经营行为。(六)查处商标侵权行为,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监督管理商标的使用和印制;指导商标代理机构工作。(七)组织管理广告审批发布与广告经营活动,指导广告审查机构的工作。(八)组织实施合同行政监督,会同行业管理部门制定合同示范文本,指导办理合同鉴证,监督管理消费类合同格式条款,组织查处合同欺诈行为。(九)监督管理经纪人、经纪机构以及有关中介服务机构。(十)组织管理动产抵押物登记,组织管理拍卖行为。(十一)对企业名称,驰名和著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商业秘密、商标等实施监督管理和综合保护。(十二)组织管理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私营独资和私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十三)指导所属事业单位和协会、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工作。(十四)承办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所在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要想达到以上目标,要做的工作很多,在行政执法中,只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才能对市场进行综合性管理。
常言说“工商所是个筐,什么工作都往里装”,作为基层工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石,是行政执法的主力军,基层强,依法行政的根基就强。毕节试验区新一轮的改革发展,不仅为基层工商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为工商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强化了基层工商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法治工商、数字工商、和谐工商为目标的新型工商分局的建设,迫在眉睫。面对新形式,我们应立足工商抓工商,跳出工商抓工商,实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与执法的有效统一,才能进一步提高工商行政执法水平,推动试验区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服务经济、依法行政,是促进毕节试验区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近几年来,试验区工商所转变执法观念,实现了监管理念的新突破,从“五拼弃、五树立”到省局12345工作思路;从食品安全网格化双包保监管到十户联巡联管;从“三通服务”到流动注册厅移动办公服务;从廉政文化走廊建设到创建人民满意工商所;从“一会两站”消费者投诉到“12315”举报申诉;从创建无传社区到治理商业贿赂,从“红盾护农”打假行动到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保护,都定积了服务在工商,满意在工商的阳光工商品牌。通过以人为本的和谐监管模式,在实现查办大要案件新突破的同时,使全体执法人员的执法意识、监管方法、工作作风有质的转变,树立了工商执法的良好形象。主要体现在:
(一)立足职能,降低门槛,积极为试验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按照一审一核制度,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个体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中,设立“绿色通道”并提供各项优惠政策的特别服务,坚持政务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特别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流动人口经营、弱示群体经营等特殊群体,提供贴身式、保姆式服务,提前介入,了解确认从事经营活动的主体,主动向期提供办理营业执照时需进行的行政指导,便于业主因客观原因不能办理证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011年5月1日起取消了个体工商户办理营业执照行政事业性收费。(二)突出重点,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服务消费领域的监管,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执法检查,要求经营户建立进销货台帐,实行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1、以维护食品安全为重点,开展包装食品、农产品、水产品、乳制品、肉食制度、夏季饮品、儿童食品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专项整治。加强食品抽样检和快速检测,打击非法食品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规范食品经营户索证索票和不合格、过期食品下架自律制度。2、以农资专项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规范农资“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加大农资抽检力度,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3、从严打击知识产权保护,今年查处了花花公子服装、贵州茅台酒、贵州习酒、金沙回沙酒、红星二戈头、云南白药、立帮漆、立白洗涤用品等商标侵权行为,对经营过期食品的经营户进行立案调查并要求下架销毁。此外还加大了黑网吧的查处力度,加强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打击虚假广告的宣传,打击各类消费者欺诈行为,深入开展烟花爆竹、非煤矿山、成品油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开展文化市场以及校园内外环境整治,“双创双提”整脏治乱专项整治。各项整治工作成绩裴然,均收到良好效果,老百姓评价很高。
(三)、发挥消费维权作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要是建立完善“一会两站”消费投诉和12315申诉维权体系,将维权网络建立到村组、学校、社区、企业、超市等重要场所。认真受理消费者的每一件投诉,查处了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件,加强消费维权的宣传力度,开展了送法下乡让维权进社区、进学校、进超市等活动。
三、基层工商所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工商法律法规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00多个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虽然近年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花了大量经费,采取了多种培训方式,强化学习,但收到效果不大,部份干部学习不主动,而是被动应付,有的培训成了走过场,搞形式,形同虚设。学习是有多种形式的如媒体、网络、新闻、报刊杂志、法律法规书籍以及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去学习等。但有的基层干部年龄偏大,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又不高,进取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强,整天忙于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不愿自学,行动上滞后时代的步伐,思想得不到升华,偏差得不到纠正,灵魂得不到洗礼。虽然近年来新招进了新的公务员,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满足不了现代工商管理的需要。
(二)权力制衡机制尚不完全,当前基层工商所违法行为的发生多种多样,基层工商所执法点多面广,查处违法违章工作是家常便饭,但在立案收集证据和线索时,多集中在一些基层执法人员手中,有案不查,瞒案不报、私下处理、敲诈勒索也夹杂其中,虽然现在已采取了调查、核审、审批三权分离,但执法人员或基层所领导频繁接触案发当事人,也容易对执法公正产生影响,仍有一些案件还是象流水那样在第一关(案发阶段)就已经干涸,后边的监督也就行同虚设。其根本原因就是对案发时查办案件的权力监督不严,办案过程的监督缺乏具体化规定,执法人员失职渎职,致使职能弱化。建议及早建立案发事前、事中、事后的执法办案的权力监督制度。
(三)、腐败削弱了行政执法力量,在试验区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有些人眼睛盯上了行政执法部门,认为执法是“权利”,穿制服是“威风”有的人官商勾结,同执法对象建立盘根错节的关系,没有事业心、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把执法岗位当成是“黄金屋”、“摇钱树”,这类人以“权”办案以“钱”办案,执法不公,执法粗暴,以言代发,以罚代刑。矛盾尖锐,干群关系紧张,造成了该管的没有精力管,没有管好,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从而削弱了行政执法力量,严重损害了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形象。
法的作用在于震慑,要形成震慑力,就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具有高度权威,执法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这些权威又要通过严肃的执法主体,执法监督来实现,应重拳打击市场上各类违法违章行为,特别是老百姓十分关心和关注的重点行业和违法行为。当务之急是建立执法办案监督制度,对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执法手段、办案经费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的监督制约。
四、筑牢行政执法防线,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一)抓依法行政意识提高,端正行政执法理念,在新形势下,市场竟争日益突出,各种违法行为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执法人员对公平交易执法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执法人员不但要有深厚的法学理论根底,还要有驾驭复杂局面的办案能力和敏锐性,既要通晓本系统的法律知识,又要了解其它部门的政策及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要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应将熟悉工商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工作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能够秉公执法、廉洁自律、责任心强的优秀干部放到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的岗位上来。同时作为一名工商干部还必须一专多能,既要熟知工商法律法规,又要熟知法律基础理论、民法、刑法等综合性法律知识,既要掌握新形势、新知识,还要掌所至先进的管理手段、监管新的领域。
(二)、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保证行政执法质量,在执法办案工作方面要有新的突破,例如治理商业贿赂方面对医疗购销、图书销售、供电供水等行业进行摸底排查,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托展知识产权监管领域,加强对服装,手机,汽车配件,酒类的专项治理,形成厂家联打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格局,深入研究并开始介入一些隐蔽又相对复杂的领域,例如合同、中介机构、招投标、迫卖业、保险业、网络等行业的突破,真正了解这些行业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和实质,容易违法的环节,探索取证的方法,达到查处大要案件的目的。(三)、以提高执法效能为基础,在基层掀起学法兴所执法强所新高潮,为提升执法办案水平,不断总结执法办案的成败经验,制定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计划,做到学习内容、形式、对象、制度四明确。对重要案例,特殊案例查处技巧,采取执法办案会诊讨论会,以案说法讨论会的形式进行分析和讨论,对案件查处过程中程序运用,法律适用的全过程进行剖析,从而积累了执法办案工作经验,(四)、完善行政执法机制,保障行政执法顺利实施,激励机制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是启动执法人员行动的按的按钮。地区局已经出台执法办案奖励机制,增强执法办案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基层执法办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办案工作不断深入。
总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来源于试验区经济建设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服务试验区建设,为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基层工商所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在新一轮试验区改革发展的征程中,全体执法人员应进一步坚定信念,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勤勉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建设人文、生态、小康、和谐试验区的伟大实践中去,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