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毕节5月22日电 (杨茜 宋睿)21日,由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大会上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召开,会上贵州省委、省政府肯定了毕节发展模式,在新一轮改革发展阶段,毕节试验区将用五年的时间,与贵阳、遵义一起共同建成贵州发展的“金三角”。
地处贵州西北部的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由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试验区。经过23年的改革探索,毕节试验区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坚持开发与扶贫并举、生态恢复与建设并进、人口数量控制与质量提高并重,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改革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介绍,自1988年以来毕节地区经济总量翻了5番,增长32.7倍,地方财政收入名列贵州省前茅,实现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排名末位到稳居第三的飞跃,贫困人口从312万人减少到31.84万人,森林覆盖率从14.9%上升到40.03%,土壤侵蚀量减少一半,在石漠化地区建起生态文明示范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5‰下降到6.55‰ 。
毕节地区正从一个基础薄弱的地区向发展较快、综合实力迅速上升的地区转变,从一个贫困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传统农业大区向城乡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地区转变,从一个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的地区向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地区转变。
贵州省委、省政府认为,毕节地区经过23年的发展、探索,形成以激活内在动力促进人文发展、智能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凝聚各方力量长期共同支持一个贫困地区为形式,以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为特征,有效整合智力、资源、政策和项目,合力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呈现多重优势叠加为特点的“毕节模式”。形成了着眼改善提高人民生活,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立足毕节客观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创新,大胆实践、敢闯敢试;弘扬奋斗精神,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毕节新经验。
对于未来,贵州省提出毕节地区力争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力争突破18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年均增长40%以上,财政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贵州省委、省政府表示,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的改革发展,力争两年明显变化,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五年大见成效,与贵阳、遵义一起,成为贵州省发展的“金三角”;十年实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参观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汽车制造园区时,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表示,在园区建设中,规划要一步到位,同时招商要合理,形成配套环境。在建设时,要处理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关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说:“从2010年9月20日算起,前后来毕节5次,看着2066亩地从平山头、建主体厂房、修配套设施厂房、修建安置村,到今天200多栋安置房建好,并在今年8月将建成投产,这展现了最快的“贵州速度”,在实践中展现了“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精神。”(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