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国际   图看天下  教育  教育动态  高考   旅游  民族风情   旅游景点  健康  快讯  美容  心理   房产  楼盘  
土特产  求职  招聘   名企   汽车  修理     财经 要闻 金融  基金         文学 小说 诗歌  人生    奇闻 评论 博客  公告
   资讯中心: 国际  | 国内  | 民族精英  | 红色之旅  | 彩瀑人生  |  万峰林神秘之境  |  小七孔  |  苗乡侗寨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快讯 > 正文
 
教育视界:哪些高校将因生源锐减面临生存挑战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烁 徐升升 董洪亮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1日 11:24:37     
 

        

4月28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锐减面临严峻生存挑战。

  消息传来,一时引发舆论热议。热议背后,引人深思:哪些高校将面临生存挑战?生存挑战该如何应对?“存亡危机”,究竟是“危”还是“机”?

  一方面,由于生源减少,部分高校面临着招生困难甚至生存危机;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未来10年将进一步提升,高校生源仍有很大潜力。高校到底是否应该未雨绸缪、是否应有忧患意识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十多年规模扩张之后,已经到了必须切实提升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时候了。

  不论是生源数量减少,还是参与国际竞争,中国高等院校面对的关键挑战实质是如何提高质量,把中国高等教育切实做“高”做强。今天本版刊发相关报道和言论,旨在与广大读者共同关注高等教育质量话题,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编  者 

  1.

  生源不足  “狼”要来了

  部分高校将因生源锐减面临生存挑战的消息,让一些院校特别是民办高校感到不安。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招生办主任李武告诉我们:“近几年的招生形势确实越来越严峻,去年我们在北京计划招生400人,实际录取210人,而真正报到的只剩170人。”他说,2008年以来,全国生源持续减少,录取率又不断攀升,考生的选择越来越多。“对我们这样的民办专科院校来说,情况不容乐观。预计今年的招生情况会更加严峻。”

  看样子,对部分高校而言,“狼”真的要来了!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龄儿童就逐渐减少。“1990年后一直到2000年,我国年人口出生量呈波动式下降”,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介绍道:“1991年比1990年锐减612余万,假定大学新生年龄集中分布在17—19岁,那么2008至2010年,各地高校必然遭遇考生明显减少的问题。可以预期,受到十几年前出生人口规模减少的刚性约束,近年出现的大学考生减少现象将进一步加剧,一直持续到2017至2020年左右。”

  十几年间,生源减少的“多米诺骨牌”逐渐从小学传导至高等院校。《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高考生源在2008年达到历史峰值1050万,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以山东省为例,其高招学龄人口已经较高峰年明显下降。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副所长周德禄认为,如果没有大规模人口迁移,未来18年,山东省内高招学龄人口将基本维持在每年100万左右。

  生源下降同时,由于大学扩招政策及职业教育发展,我国高中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走高,于2009年分别达到79.2%和24.2%。

  生源下降对部分高职学院产生了较大影响。2010年,北京市很多民办高职学院都没完成招生计划,部分民办学校只完成招生计划的1/3。据报道,2009年,北京市97所民办院校中,只有40所全日制院校在校生人数超过1000人。

  “三放弃”也造成了生源减少。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道:一是考前放弃报名,二是考后放弃填报志愿,三是录取后放弃报到。据了解,早在2006年,放弃报到的学生每年就达40万。2010年,这种情况已从高职高专、三本、二本院校蔓延到一本甚至名牌大学,当年,有63名新生放弃了上武汉大学的机会。

  出国留学是造成高校生源“抽血效应”的重要原因。目前,直接为留学服务的中学“国际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最近3年,出国留学人数分别增长了24.4%、27.5%、24.1%,增长最多的正是高中毕业生。

  大学学费高也成为部分学生弃考、弃学的原因之一。用一些农民家长的话说,“不上学,将来穷;上大学,马上穷”。即使按较低的高校学费每年5000元计算,就占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5919元的84%。

  生源不足、录取率上升导致生源质量下降,进而影响高校教育质量及毕业生就业水平,又影响到下一轮招生。所以,对个别高校而言,有进入恶性循环之势。 
 
  2.

  高职高专  首当其冲

  狼来了,不会吃掉整个羊群,真正被消灭的是弱小的羊。同理,生源不足带来的高校存亡危机,只是对某些高校而言,不会演化为整个行业的危机。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生源危机也是一个倒逼“成本”、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良机。

  “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校,自身实力本来就不够强大,还不能及时转型,就会被淘汰。”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段成荣说:“重点高校短时间内不会受什么影响,也不会面临生存压力,但会存在抢夺优秀生源的问题。目前,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是把自身培养人才的能力、水平、质量提高上去。”

  在生源危机中,非学历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缺乏特色的普通民办高校、公办的高职高专将最先受到冲击。有统计数据显示,由于社会追求高学历的氛围,高职高专的招生“人气”并不旺。近年来,随着高中毕业生数量下降,一些发达地区减少了当地高校在本地区的招生数,而减的最多的,就是高职高专院校。

  有专家指出,随着生源持续下降,高等职业教育要经受严峻考验,部分没有稳定投入,只靠学生学费生存甚至还要以此营利的学校要逐步退出这个领域。

  “面临威胁的学校应该怎么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靠什么吸引学生?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专业。”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对高等教育而言,生源危机也是一种契机,提高办学质量应成为高等院校未来十年的最重要目标。

  对于民办院校,有专家建议,必须未雨绸缪,在生源危机中走特色办学之路,而不能片面追求“高大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重视发展民办教育。李武介绍了北京经贸职业学院的应对之策:“除了加大宣传力度,更多地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办学特色上下功夫,尤其更加注重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其实,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赵永良深有体会地说:“只有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学校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该学院调整专业步伐,力求与市场吻合,优化现有主干专业,实行校企深度合作。

  熊丙奇指出,要通过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使之能及时面对社会需求做出调整,改变因闭门办学而倒闭关张的命运。他特别强调:“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不但关系到从高等教育大国成长为高等教育强国,也关系到一些高校的基本生存。”

  周德禄则认为:学龄人口的萎缩,会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社会普及速度,这将深刻影响我国社会事业各领域的发展,需要社会管理者和研究者提早预见,未雨绸缪。

  3.

  应对挑战  化“危”为“机”

  高考生源下降,高校面临生死存亡,对高校本身而言,是危机中的机遇;对我国整个教育改革而言,也是一个难得机遇。

  生源危机是推进教育公平的良机。熊丙奇认为,高考生源减少,对扩大教育公平来说,确实是个契机。随着生源减少,大城市理应顺势减少在本地的招生名额,增加对中西部和不发达地区的投放,以此逐渐缩小各地招生指标差距,促进高考公平。2010年5月,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中包括允许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参加升学考试,使人们看到了高考报名突破户籍限制的希望。熊丙奇说:“必须看到这一改革会面临既得利益的阻力,从而贻误时机、加重教育的危机。因此,我国的教育改革亟须突破既得利益的阻力,克服教育行政部门自身的局限。”

  生源危机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良机,穆光宗认为:“人口规模的不规则变化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困难,一方面需要提前进行教育资源的总量调整,另一方面则需稳定学科发展的基本结构,可根据差别化比例减少各个学科的招生,但保留基本结构,提升教育质量。他建议,对基本学科结构采取大稳定、小调整的战略,根据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留一些有生命力的学科,取消或合并一些弱势学科,同时调整教师教学、科研的时间分配。

  生源危机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好时机。记者了解到,一些国家生源不多,但高等教育普及率很高。那么,国外高校是否遇到过类似的存亡威胁呢?杨东平介绍说:日本、韩国都经历过高度扩招时代,前期千方百计扩大办学规模,后期学生人口减少,造成高等教育生源短缺。其采取的策略是大量吸引留学生,以弥补本国生源的不足。他同时指出:“我们也提出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但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而没有建立起适应国际交流的平台。”

  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法则,高校也不例外,对一些院校而言,凤凰涅槃后的重生,也许会展现新的勃勃生机。(张 烁 徐升升)

  生源减少的挑战与契机(凭栏处)

  董洪亮

  有调查显示,近几年高校生源呈连续下降趋势,一些院校完不成招生计划,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和发展,这对大学特别是高职院校和三本院校构成挑战。甚至有论者认为,10年之后,部分院校将面临关门、倒闭的“劫难”,暂且不论此说的准确性如何,值得正视的是,生源下降的现象为高校敲响了警钟。

  对我国高校来说,生源变化的现实既是挑战、压力,也是契机、动力。挑战和压力是明摆着的,为什么说是契机和动力?主要是这一客观状况驱使高校提高办学质量。

  如果用消费的视角观察,考生为买方,高校为卖方,在同一档次的院校中,哪家学校办得好,考生自然就报考哪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办学质量乃不二法门。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也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

  提高办学质量应该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负责。学生不仅交了学费,选择某一高校也表明对这所学校的信任。校方从教学、生活、服务保障等方面都要以学生为重,“对得起”学生。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吗?能不能保证教授甚至“大牌”教授都能给本科生授课?讲授的内容能否及时更新?学生食堂的就餐条件及饭菜质量、价格符合学生的“胃口”吗?住宿、图书设备等是否从方便学生的角度考虑了……校方正确的思维应该平等地视学生为子弟,而非居高临下地“管理”他们。简言之,就是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而且通过人性化的措施使得学生一辈子铭记、感恩母校。

  提高办学质量还应该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努力攀高,对国家负责。国家在人、财、物等方面保障大学的需求,同时对大学寄予很高的期望。高校要认清自身的定位,“国家队”应该主动、积极与世界著名高校交流、竞争,从而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地方院校则侧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文化重镇、知识圣殿,大学在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也应该有大的作为。

  与办学质量相关联的是大学的国际化视野。随着国际交往步伐的加快,我们与其他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推测,10年之后,会有更多的学生更加方便地走出国门读大学。与其被动地坐视生源“流失”,不如主动练好内功,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竞争,如果办学质量真正提高了,我们也应该有自信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中国读大学。当然,这需要以艰苦的奋斗为前提。

  大学有大楼、有大师,更要有大计。以正确的心态、科学的决策来应对生源变化的现实,这样,也许能够变挑战为契机。
 


  相关阅读:
0
 
频道阅读
暖心妈妈坚持手绘书信 “陪伴”求学的女儿
·关于各专业学位类别的领域设置情况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贵州省高考第一批本科录取结束 北大清华录
·让寒门学子入学无忧!2016高校学生资助政
·德江县2名教师在铜仁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
·贵州省高考志愿今日补报信息 一本尚有238
 
传中石油管道资产将
威门药业举办新春年
杭州西湖黄金周游客
广汽丰田出方案补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排行
·惊爆!八省市游客到贵州免100天门票
·中国龙网、窗口网融媒体赴兴义万峰
·韦元龙创作简历
·未名湖文学社韦元龙(图文)
·走进春天,走进诗歌 --2021第三届“
·王坚:坚持你相信的事,相信你坚持
·滑天下之大稽,权力是人民赋予你抓
·强健中国“芯”
·兴义对危险驾驶“零容忍”
·小罐茶干货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谨防诈骗
老人脑部受伤 经抢救已脱险
店福利院领导赶到区 交纳了医药费
   八卦资讯
IS袭击利比亚东部油
李克强视察棚户区:
山西吕梁副市长张中
人参泡入60度白酒中
习近平2016年首次国
周永康子侄违规开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 广告总代理:贵州元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兴义市龙腾文化事务所
报社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众厦大楼八楼 热线电话:0851-86838086 0851-86871808 投稿邮箱:3237866@163.com网站备案:黔ICP备10200785号
新闻广告热线:15285451888 工作QQ:624554591(龙歌百越)
常年法律顾问 贵州博文律师事务所 李兴武 律师 手机:13885026100,工作QQ:1380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