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黔南州公益性岗位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就业失业登记及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州公益性岗位管理与开发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为进一步规范我州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结合目前我州公益性岗位开发已超省控制10000名目标现状,我州将工作重心定位在用好存量、控制总量上,今后将按照本地区就业资金的规模及所辖各县(市)的具体情况,由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局负责全州公益性岗位的统一指导、统一调控、统一分配,在确保不突破省下达公益性岗位总数的前提下,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对出现空岗及需续聘的,在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通过公开招聘进行补员和续聘。
严格承诺,规范操作。目前,都匀市、贵定县已率先推行“双承诺”制,从今年5月份开始,全州将普遍实行公益性岗位工作“三承诺”制。一方面,严格实行办证承诺制,严把公益性岗位“进口”关。另一方面,实行岗位双承诺责任制,即:公益性岗位人员须向用人单位承诺履行岗位工作职责情况;用人单位须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诺按时足额支付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并交纳社会保险费,以及加强管理与考核等情况,并明确违反承诺责任。
严格管理,明确职责。一是严格实行分级管理制。规定中央、省、州属在匀单位由州级负责办证及管理,其余单位按属地原则由各县(市)、都匀经济开发区负责管理,有效避免以往工作中州级与部分县(市)出现重管、漏管、交叉管理与开发的现象。二是实行实名制管理。进一步加大就业信息系统管理使用力度,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实名制规范登记,要求在9月底前全州公益性岗位相关信息全部录入贵州省就业信息系统。三是积极推行末位淘汰制。要求各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各用工单位要规范做好使用人员的考核工作,对年终考核较差者将按照《贵州省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及《细则》实行末位淘汰,充分调动在岗人员积极性,切实避免混岗、脱岗等不良现象发生。
严查问题,责任追究。今年,我州将采取“严查七问题”的措施,切实做好公益性岗位的清理整顿工作,即:查工作中是否是存在不符合条件人员安置问题;是否存在安置不合理问题;是否存在一岗多设问题;是否存在只安置不检查、不考核问题;是否存在“骑双头马”、吃“空饷”问题;是否存在手续不完备,建档不规范不齐全问题;是否存在专项资金冒领、挤占或挪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