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市教育局召开的遍访企业座谈会上,大家强烈地感到组建职教集团、规模发展势在必行。
针对我市提出的“大力推进工业强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等战略措施,今年2月下旬,市教育局组织了53所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类型分为8个组,对我市东部产业新城、大西柏坡、空港工业园、南部工业区等战略性工程,以及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纺织服装基地、信息技术基地等工业企业进行了“拜访”。 这为我市探索学校与企业构建集团化办学模式迈出了可喜一步。
校企深度合作有待加强
职业学校和企业间的动态和深入联系,是当下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市教育局一份校企合作市场调研报告显示:作为需求方的企业, 有些已经尝到了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甜头”,要求与更多学校进行更深度的合作。有些正处于用工缺乏时期,急于寻找用工合作单位,很愿意与职业学校合作。有些通过几年用工实践,意识到随意招收农民工,远不如招收职业院校的学生技能高、潜力大。
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对校企合作不够积极,还存在着用工需求与职工待遇之间的矛盾。如有的企业用工需求基本是人才梯次的两端,即高端的研发人才和低端的一般操作人员。高端人才要求较高,而操作工所从事的基本上是技术含量较低的熟练工岗位。一般操作工岗位,中职学生完全能够胜任,但由于工资待遇比较低,大部分月工资在700-900元。所以,企业与学校难以达成用工协议。
“我们在寻找合作伙伴中发现,企业主动与学校联系‘校企合作’的不多,积极性不高,存在着‘学校热企业冷’的‘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市第二职业中专学校田全中老师颇有感触。
目前校企合作的企业不多,且只与少数企业开展了深层次合作,校企之间开展课题调研、项目攻关、教研活动少。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师资等方面的援助不够积极。
那么,制约我市校企合作办学健康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呢?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立水表示,校企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度与参与度还不高,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有待于加强;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方面校企合作空间亟待拓展;校企合作还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长效合作机制。
遍访企业“问”需求
“16所中职学校,只有100多名物流专业的学生。而空港工业园急需大批物流方面的人才,人才缺口这么大,如果不是遍访企业很难得到这一宝贵的信息。”
为期两个月的企业遍访活动结束后,市职业财会学校校长王二国告诉记者这样一组供需反差比例数据。
“石家庄空港工业园现有在签洽谈项目几十个。投资180.8亿元的10个近期开工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其中按产业划分与我们各学校关系紧密的主要有服务外包、物流、旅游等。”
在遍访中,16所学校对照企业需求筹划开设新专业或进行专业及教学内容调整:
市职业财会学校物流专业与市双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南储仓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悦康源通医药有限公司3家企业签了订单培养协议。同时,针对空港园区服务外包方面,财务会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拟与该校的财会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进行深入合作。
“从课程建设与改革、实习实训、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方面寻求合作切入点,遴选若干有实力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市职教中心除继续建设物流专业外,今年新增加通讯外包服务专业(呼叫中心),并开始和相关企业接触,计划建设50个坐席的实训室;积极争取园区机场支持,筹办地勤安检专业,服务机场配套需求。 (下转第三版)
石家庄南部工业区处于元氏、高邑、赞皇三县境内,目前工业区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
高邑县职教中心、元氏县职教中心、赞皇县职教中心、赵县职教中心和赵县职业中专在对南部工业区遍访中了解到,南部工业区有六个工业园,产业涉及煤焦化、水泥建材、化工、医药、轻工机械等。中职学校与这些企业校企合作有很大的空间。部分企业急需机械加工、农药化工、化学应用、仪器仪表、焊接、计算机应用、财会和市场营销等专业技能型人才,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中职学校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他们分析认为,主要是企业需求的专业工种和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错位。为此,学校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在专业设置上,力求做到“设置一个专业,培养一类人才”。 同时按企业需求实现校企联合,考虑筹建以企业命名的班级,如:力马燃气班、玻尔陶瓷班等,学校和企业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班授课,为企业建立人才储备库。
另外,工业区内各企业的工人正处在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职工培训将是今后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针对企业特点,制定了培训方案。
变“单打”为“组合出击”
职业学校普遍规模小,校际之间专业设置有重复,在人才培养上不能产生 “重拳出击”的效果。
“组织中职学校到企业‘拜访’,在此基础上,将组建石家庄市八大职教集团,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立水一席话道出在全市开展这一活动的最终目的。
“只有与企业、行业加强紧密联系,组建企业行业参与的职教集团,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职业教育才会越搞越红火。”
9所学校遍访国家生物产业企业后认为,可以根据行业需求的不同,设置药品销售、西药学、中药学、医疗器械、药品物流、医药包装、药厂设备操作与检修、药厂环保等专业。规划国家生物制药职教集团(9所学校和20多家企业),每届教学班50个,每年招生稳定在2500人。
以国家生物制药职教集团为平台,积极利用地缘优势,主动与华药工业园、石药工业园、河北九派制药、河北以岭药业集团、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全面开展校企合作。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
建立职教集团统一的就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积极组织就业指导老师深入到生物制药基地、医药连锁销售公司等用人单位进行广泛市场调研。根据制药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及用工标准,不断调整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企业。
“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必须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责、权、利,同时在企业纳税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在资金、人力、设备上有一定付出的企业。政府还应督促学校和企业建立符合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对校企合作进行有效的监督。”
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宗海认为, 整合办学资源,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统筹规划。以现有重点、示范性学校和骨干专业学校为主,对办学规模小、设施条件差和专业陈旧的学校进行兼并重组;对中等规模且有相似专业的学校,采取“合并”、“联办”的形式;对中等以上规模且有专业品牌的学校,扶持扩建并做大做强。
另外,加快启动职教园区建设步伐。同时,可让部分办学规范、管理较好、有发展前景的优秀民办职校入园发展。为此,建议开辟民办职教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