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从今天起,推出“纪念建党90周年·红色贵州行”大型特别报道,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以红军长征、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4个时期为重要节点,整合集团资源,报网联动,报报互动,派出采访分队,深入贵州这片红色的高原,充分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伟大历程中,贵州可歌可泣的党史、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和翻天覆地的发展史。不仅全景式地回顾历史,更立足于现在,深入到火热的新长征中去,体验、感悟、采写“两加一推”中涌现出来的新成就、新经验和新人新事,以全方位、立体式的呈现和高频率、高质量的报道,营造纪念建党90周年的浓厚舆论氛围。
灿烂的阳光穿过重重屋檐,在古朴的青石板路上印上斑驳色彩,背着背包、挂着相机、牵着小孩……游客在充满着怀旧味道的街道上穿梭。4月29日,以黎平会议会址和黎平会议纪念馆为中心的红色经典景区——黎平翘街,挤满了前来感悟红色文化的游客。
“不能让孩子忘记历史,要让她知道红军长征精神、黎平会议精神,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湖南游客王先生带着他10岁的女儿第一次来到黎平会议纪念馆参观游览,在导游清脆的嗓音中,那段烽火岁月在父女俩眼前渐渐清晰。
1934年12月15日,红1军团攻占黎平。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县城二郎坡胡荣顺店铺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召开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议否定了博古、李德北上湘西与强敌硬拼的主张,采纳毛泽东甩掉重点围堵的避实就虚,向黔北发展的意见。讨论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黔边根据地军事行动的决定》,对红军在黔东南、黔北的行动路线、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黎平会议后,红军在新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机动灵活,迅速挺进,革命形势为之一新。
自1930年12月至1934年12月,红七军、红六军、中央红军三次经过黎平,累计时间一个多月。红军在黎平留下的历史遗迹、革命文物和所展现出来的红军长征精神、黎平会议精神在这块土地上代代相传。
多年过去,那些革命故事和遗迹在黎平历届县委、县政府的精心打造下,作为一种红色资源优势,在这块土地上焕发新的活力。
在翘街,融入徽派建筑风格的黎平会议纪念馆是该县投资4466万元建设起来的,自2009年12月18日免费开放至今,累计接待游客63.2万人次,每天到纪念馆参观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达1000余人次。
“黎平正因为有了伟大的‘黎平会议’而闻名遐迩。”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张勇贤说。近年来,黎平立足侗族原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定位,依托民族文化、红色长征文化和自然风光三大旅游资源,抢抓“两高”建设机遇,精心筹划红色经典旅游建设项目,启动了黎平会议纪念馆等一系列建设工程,修复翘街古城等红色遗址遗迹。
以红色旅游吸引人,以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留住人,黎平形成了红色——革命遗址、绿色——生态环境、蓝色——民族风情的旅游资源优势。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黎平直接投放在旅游景区建设的资金就达1.2亿,到2010年,黎平全县接待的海内外游客达90万人次,是2000年的4.3倍,年均增长15.7%,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98亿元,是2000年的11.27倍,年均增长27.41%。
“黎平会议到现在已经76年,但红军长征精神和黎平会议精神却永远留在黎平人民心中。”黎平县委书记闵启华说,黎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奋力开创黎平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5.66亿元,比2000年增长195%,年均增长11.4%,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亿多元,比2000年增长443%,年均增长18.4%。
对于黎平的巨变,退休老干部王祖德深有感触,王老祖籍是山东烟台人,1952年4月从部队转业到黎平,到黎平已整整59年。
“我是亲眼见证了黎平发展的,这些年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在王老的记忆里,80年代以前的黎平,抽一袋烟的功夫就可以走完整个县城,大家总想着到外地去看看走走,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家门口也能迎来这么多海内外前来旅游的游客。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黎平将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以‘两加一推’为主基调,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和城镇带县战略。大力弘扬黎平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发展‘两茶一游’(茶叶、茶油和旅游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撤县建市目标,将黎平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县长唐浩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