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嘉宾 龙超亚 省经信委党组成员、
省经信委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办公室主任
张之君 贵州百强集团董事局主席
3月28日,《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因文件内容共38条,这份文件通常被简称为“38条”)正式出台,这是我省“十二五”期间指导民营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38条”涵盖内容之广,政策措施之细,扶持力度之大,把民营经济推向了更加突出的战略高度,揭开了贵州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的新篇章。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和民营企业家代表,请有关人士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38条”对我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结合个人实践和思考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是我省的潜力和希望所在
记者:“十二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38条”,制定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请您评价我省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龙超亚: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创造性、最具活力的部分,是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重要主体。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我省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是增加工业经济总量和城镇人口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民营经济的突破,力争在三年内倍增,才能为实现到2015年确保全省生产总值8000亿,力争翻一番,达到10000亿的目标提供保证,才能为2020年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张之君:“十二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即出台了“38条”,彰显了一种承认落后、不甘落后、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精气神,明确把民营经济纳入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发展”的主基调及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的总体框架中布局。特别是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提出“以时不我待之紧迫感使命感,拿出坚定的勇气和行动除旧布新”,以及对发展民营经济要“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政治智慧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必将对加快贵州民营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激发广大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提升企业价值的同时为促进经济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富民强省发挥更大的作用。
“38条”细致具体
对于民营企业更具指导性
记者:与过去的政策措施相比,“38条”有哪些新的内容和重大突破?对加快贵州民营经济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龙超亚:“38条”制定的政策措施细致具体、操作性强、责任明确,从放宽民营经济发展限制到鼓励人才进入民营经济领域创业,从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平等保障,到改善民营经济的政府服务、社会化服务环境,从鼓励创新和品牌创建,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既有政策“亮点”,也有“创新点”。“38条”更有利于各级各部门的贯彻落实,可有效避免以往政策执行中的层层衰减和扭曲变形现象;对于民营企业更具指导性,民营企业一看就能“对号入座”,适用或享受哪一条、哪一款优惠和扶持政策一目了然。
张之君: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在体制改革上一定要有重大突破,才能实现跨越。而贵州民营经济更需要包容式发展,更需要政府和企业形成合力,同心同德共谋发展。另一方面是国企与民企分工合作,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一种长久的战略伙伴关系,这可能是未来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38条”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进一步打破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培育市场主体和完善市场机制这两个关键,大力推动政府和企业形成合力、国企和民企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指导民营经济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上实现重大突破,追求发展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结合。“两大突破”无疑将为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政企携手共进
实现民营经济“三年倍增”
记者:从现在到2013年底,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要实现“四个倍增”,提高“三个比重”。这是一个很有历史挑战性的任务,时间紧,困难大,任务重。我们是否能如期实现这一目标?
龙超亚:早在上世纪90年代,沿海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就开始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有的地区已经做到第三轮了,对促进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我省“38条”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民营经济发展三年倍增计划”,这是贵州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目前“三年倍增计划”的目标任务已分解到各市(州、地)。首先我们要坚定信心,上下同欲朝着确定目标奋斗,发达地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二是各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大胆闯,大胆创新,推进民营经济大步跨越。三是按照栗战书书记、赵克志省长提出的要求,政府切实担负起民营经济发展“第一推手”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全面实现各项目标。
张之君:贵州民营经济现状是散、小、乱,主要表现为粗放式发展造成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重复建设造成供需失衡产能过剩、市场竞争低端混战高端失守。企业形式主要是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家族企业多、现代企业少,很难形成合理的产业规模。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民营企业需要全面反省、自觉转型、自主创新、自我超越,通过制度创新、重组、整合,实施结构调整,改变发展方式,使企业更适合外部环境,更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建立起强大的产业体系和高附加值产业链组合。同时,贵州民营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一定要谋划大产业、谋划大项目、谋划大资本、谋划大企业(集团)、谋划高端人才,重在“谋”字上下功夫。
民营经济腾飞
需要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
记者:推动贵州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除了优化环境、政府善治,同时要推进创新、树立企业家精神、建设企业家社会。请您分析建设企业家社会对加快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龙超亚: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着、诚信的结合体。栗战书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培育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是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关键。”我省资源丰富,在资源日益昂贵的今天,只有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才能规避“资源诅咒”陷阱,提高民营企业资源加工产品的附加值,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只有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才能推动我省民营企业走出“小富即安、不富也安”思想,做强做大,出现一批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的民营企业;只有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才能出现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带动配套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全省城镇化水平。
张之君:企业家是很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倡导的企业家精神:事业无巅峰、学习无止境。在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鼓励和促进创新是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措施,企业家的使命和工作就是创新。就贵州民营企业而言,尤其需要改变目前落后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推进,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企业转型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具有很大的市场风险,现实中不乏一些企业“一转就死”的案例。因此,贵州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迫切需要一批具备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战略胸怀、战略修养和战略创新的企业家,为企业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带领企业可持续发展、带领产业做大做强、带领贵州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