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以来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不断深入,贵阳楼市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随着传统销售旺季5月份的到来,筑城楼市促销竞争渐显硝烟。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开发商一改以往“价格为王”的促销策略,不再盲打“价格战”,而是通过完善楼盘“硬指标”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提升性价比,以吸引不同置业需求的购房群体。
楼市有一句术语“买不买房看地段,掏不掏钱看户型”,户型对购房者买房决策的影响可见一斑。而近期贵阳楼盘在户型创新上的突破可谓亮点纷呈,除了各类紧凑型的“小三房”、“小两房”最为常见外,30多平方米的迷你户型、70多平方米的小复式房、“买二房得三房”等创新户型,也以低总价低首付吸引中低收入购房群体。而对于一些改善型购房群体,板式花园洋房、超高变维空间等宜居户型,也吸引了不少讲求居住舒适性和个性化的置业群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以来掀起的户型创新,更多的是从一些细节着手,充分挖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实用率,使消费者能买到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而购房者认为,相同的价格能够买到更高性价比的使用空间,这种实实在在的吸引力确实不容忽略。
近年来,受中心区可开发用地有限的影响,楼盘郊区化趋势已势不可挡,而在房价的压力下,曾经习惯了中心城区便捷生活的贵阳人不得不将购房眼光投向新区、近郊。对于新区、近郊大盘来说,完善的配套、便捷的交通无疑成为提升楼盘价格的重要砝码。据了解,当前一些近郊大盘在项目开发前期就将品牌超市、社区医疗、教育配套、景观环境等作为重点,进而将这些优势作为吸引购房者的有力“硬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轻轨沿线楼盘在楼书上还专门以醒目方式标注了楼盘周边的交通线路图,对此不少消费者表示,除了最重要的房价问题,交通和生活的便利性肯定是购房时考虑的重点。
在楼市调控的压力下,市场观望情绪浓郁,不少购房者担心,现在买房,万一今后房价降了会形成负资产,看准购房者这一观望心理,一些开发商开始在楼盘的保值增值上做起文章,如懿府定位为纯住宅功能小区,并将这一承诺写入购房合同,同时在物管服务等方面也根据业主实际打造个性化物管模式。而像万科、兴隆拥有品牌物管的企业,也纷纷在售楼时突出品牌物管的优势,以增强购房者对物业保值增值的信心。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银根”收紧,开发商为了尽快回笼资金,房子越卖越早,有的楼盘甚至还在拆迁,就紧锣密鼓开始认筹,不少购房者买了房子二三年还拿不到钥匙的事已不鲜见,因此近期圣泉流云、檀溪谷、都市道1号、最空间等楼盘推出的准现房销售也成为了吸引购房者,特别是一些首次置业的刚需购房者的亮点。对准现房销售,接受采访的购房者认为,在当前高房价背景下,准现房与期房相比买起来更安心一些。同时,对于首次置业的购房群体而言,收房时间越近,过渡期的居住成本就能降低。
就开发商从“价格战”转向“品质战”的楼市现象,贵州财经学院房地产研究室主任夏刚认为,开发商“转战”品质差异化促销,是地产开发竞争日渐成熟的标志。买房对于多数家庭而言都是大额支出,房产作为耐用消费品,消费者对楼盘品质、升值空间的关注度肯定会越来越高,不同消费群体在置业需求上有不同的需要,开发商通过差异化促销战略,挖掘不同置业需求的购房群体,从促销角度来说更加理性而合理。(记者 赵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