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法检查现场(资料图片)。
本报讯 由政府畅通办、交通运输局、交警、城管、消防等多家部门组成的贵阳市打击非法营运综合执法队自3月14日再次启动新一轮“打黑”行动以来,截至昨日,行动组累计查扣从事非法营运“黑车”约300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过去相比,此番“打黑”中查获了部分较高档次的车辆,“黑车”司机的成分也比过去更为复杂,且无证驾驶较普遍。
出现外地牌照
“从近段时间查缴的情况来看,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中有部分属中高档车型,还有部分外地籍车辆”,昨日,贵阳市打击非法营运综合执法队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一个月来收缴的非法营运车中,除了大多数是经济型轿车外,还出现一些诸如雪弗兰、雪铁龙、飞度等中高档轿车;从车籍管辖上看,除了贵阳本地牌照外,还有在毕节、遵义等地上牌的车辆。
“黑车营运,出现上述不同车型和不同车籍的发展变化再次证明非法营运的利润诱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执法部门从去年开始一直持续进行非法营运严打,但是利润的诱惑还是使许多人铤而走险。为了谋取高额的利润,不惜跨区域、高成本投入买车从事非法营运。
无证驾驶较普遍
据一位稽查人员介绍,在“打黑”行动中,经过对驾驶人员调查了解,这些从事非法营运的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固定职业,且部分人员的社会成分很复杂,其中包括两劳释放人员和一名艾滋病携带者。“打黑”执法队对调查到的有病人员和有“前科”的人员向公安部门进行了移交。
“在黑车驾驶员中,没有驾驶证的现象较为普遍”,据这名执法人员介绍,他们在对被查扣人员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些黑车驾驶员有的是来自农村、有的是城市无业人员,没有进入驾驶学校培训的经历,也没有驾驶证,是在熟人朋友的指导下“学会”后就“上岗”的。
有的车辆甚至行驶证等证照一样都没有。据调查,这些无牌无证的车辆是一些非法渠道低价买来的,不仅汽车安全技术性能难有保证,而且极有可能是不合法车辆。
最近一段时间,贵阳连续发生黑车司机抢劫、强奸、谋财害命的案件,虽然多数案件公安机关已经破案,但仍然给乘黑车的市民敲响警钟。
权益无处可“保”
“要真有一天因为坐黑车出事情了,后悔都来不及”,说起打黑车可能面临的后果,家住小河区的陈洁有些后怕。因为工作单位在老城区,只要是赶不上大巴,她就要打车,而打黑车成了“家常便饭”。
贵阳市交通运输局一位负责人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贵阳市的“黑车”在较短的时间内是无法彻底清除出市场的,黑车的存在更多原因在于有市场的需要。贵阳市政府去年将10元起步价下调到8元,此举在减轻乘客对出租车的经济负担上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还是有许多市民图方便,习惯于招黑车,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乘坐黑车自己的权益无处可“保”。
⊙文\本报记者 聂毅 图\本报记者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