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贵州省一季度经济运行会上,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在谈到工业园区建设时说出了一组数据,遵义市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4月份完成工业固投24亿元,而小河“小孟工业园区”同期完成完成工业固投23亿元。
这样的一席话,顿时让“小孟工业园区”全场的焦点,更是让很多人产生质疑,一个以前并不发达的贵阳市城区是如何做到的?
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小孟工业园区。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熊国玺告诉记者,小河区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交通便捷、配套完善、区委优势明显,是贵州省、贵阳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参与泛珠三角分工合作的前沿阵地。
而对于“小孟速度”,熊国玺说,可以从项目建设速度、社会配合速度、行政审批速度和效益实现速度四个方面的来解释。
项目建设速度快。贵州讯发烟胶项目从取得用地到顺利开工,用了三十天时间;凯沃重工机械项目从签约到进场,用了十五天时间;贵州险峰机床异地技改项目从洽谈到入驻,只用了七天时间……
社会配合速度快。园区办自2010年11月成立以来,小孟工业园区共征地近3000余亩,拆迁农房100000平方米,超过过去1年的工作量,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一起群体事件,实现了和谐拆迁。
行政审批速度快。手续办理是园区发展快速推进的关键。为了将材料收集、等待审批的无效时间“挤干榨尽”,小河区变"直线"的被动审批为"交叉"的主动服务,充分考虑企业落户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将项目落户后的工作在项目落地前进行;变“串联”为“并联”,针对工业项目相关行政许可审批涉及多家职能部门的实际,将职能相近的部门合署办公,凡是符合条件的优先办理,暂不能办的相关部门协助办理。
效益实现速度快。2009年7月,贵阳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的实施意见》,正式拉开园区建设序幕。在短短1年多时间里,园区已修通了14.4公里长的园区大道,开挖土石方650多万方,基本实现“八通一平”。目前,已有34家上规模企业入驻,总投资150亿元。
对于未来,贵阳小河区政府目标督查室主任田继东说:“我们努力把小孟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贵州省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争取成为省内第一个千亿产值的工业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