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在黔南讲座材料
与充满情趣的学生一路同行
277800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 于伟利

于伟利:1975年11月生,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十大教育创新人物,中学高级教师,齐鲁名师,全国骨干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国家级骨干班主任,山东省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一线专家谱专家(是2009年教育部“国培计划”学员入选的第一人),教育部“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班主任专业化”课题组专家,中国教育学会“骨干教师成长”讲师团特聘专家,全国优秀实验教师,全国百佳语文教师,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教学能手、课改标兵、政府嘉奖、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撰写160余篇教育文章分别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几十家国家、省、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个人教育专著《教海风铃》由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发行。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曾任教山东省枣庄师范附属小学,现任教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
曾获得全国作文名师,全国德育科研名师,中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人民教育网优秀作者,山东省骨干教师,山东省首届十佳创新班主任,成为山东省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主讲专家、省专家组成员。
参加国家、省实验课题多项,被聘任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等10项社会兼职,参编教材9部。在班级管理中坚持“爱心第一,宽严相济”的人文理念;在教学中形成了“激情、阳光、扎实、和谐”的教学风格;教育信念:“追求和孩子们一起诗意栖居。”
教育部主办“2007年全国首届小学骨干班主任国家级培训”任班长(在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12月教育部“国培计划”小学培训者培训研修班的开班典礼上,作为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名优秀教师中唯一的一名作教师代表发言,并成为教育部“国培计划”小学培训者培训研修班班长(在华中师范大学)。所带班级连年被评为“优秀班级”,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先进班集体”称号。成为2008年第9期《人民教育》 “成长在线”的第一位被报道的教师。据中宣部部署安排,第七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在2010年9月19日至20日举行,于伟利同志成为山东省唯一的一名先进个人典型在第七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被宣传报道。
个人事迹多次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网》《教师报》《德育报》《北京现代教育报》《中国教育卫视<山东台>》《山东教育》《山东新闻》等36家新闻媒体作过专题报道。近年来,多次被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内蒙、青海、宁夏、南京、山东教育学院、江苏、安徽、河南、贵州、山西、云南、四川、浙江、深圳、湖北、湖南、济南、青岛等20余个省并在全国、省、市内外被邀请讲学、作报告190余场。
于伟利联系方式:手机:15588291216 13062038825 0632—6789216
邮箱:yuweili666@163.com
QQ: 1805550909
与充满情趣的学生一路同行
我曾读过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的《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生命之著作,她说:“当学生我要当一名好学生,当教师我要当一名好教师,当班主任我要当一名好班主任,当校长我更要当一名好校长。”一个“好”字让我感到刘校长的人格魅力。也让我有信心告诉自己:我要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教师。
我爸爸是一位小学校长,记得91年初中毕业时,我爸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小女孩,当老师挺好。”91年9月,带着父母的希望,我踏入了师范学校的大门,在没毕业时加入了党组织,毕业时又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到自己像在吃橄榄一样——回味无穷。“我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这种特有的情愫在我的脑海中始终萦绕着。
当我踏入了枣师附小的大门,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告诉我:“这就是你的家园,这就是你的责任田”。我也在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努力着
99年2月,儿子出生。作为母亲,一种意念告诉我:我要做一名合格的母亲。每天在上下班之后,我也在细心地照顾孩子。在平时忙忙碌碌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慢慢地触摸到了教育的体温。
我在读书中成长
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天的教师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桶死水呢?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要用你的知识,沽沽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可以说,书,是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河道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书真是奥妙无穷,趣味无限。它可长智,可清闲,也可交友。书,是一把启迪智慧的金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寻找到许多宝藏;书,是一位知识丰富的老师,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帮我释疑解难。读书,便是听哲人总结生活经验,阅读哲人内心深处的一丝丝感慨,再从书中哲人下的结论吸取精华。寻找你每一次策略的导师,它会在你做某一件事或某一个决定之前,告诉你三思而后行。
所以,我要多读书。
在读书和教育教学中,要学会反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每节课下来都有得与失的感触和体会,有时有成功的灵感运用,若能及时地在教案后写上“教后记”,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加以归纳总结、整理提炼,就可成为很宝贵的经验,甚至可以提升为理论。现实中,有不少教师也能自觉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也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也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遗憾,甚至也曾出现一些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的灵感。但是由于缺乏总结而不能形成经验,更谈不上上升为理论,致使那些很珍贵的灵感一闪而过,稍纵即逝,点滴体会不成体系,依然在实践中摸索、探索,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和个人的成长。我们不仅要善于思考,更要善于总结,从2001年至今我有160余篇教育教学文章分别在国家、省、市等几十家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我们还要解决‘心里明白,但说不出来,实践与理论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我们把自己只能“意会”的东西,通过总结概括变成可以“言传”的语言。长此以往,必将极大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
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面对信息时代长大的孩子们,我们时刻都应当关注他们的成长。
人的一生呢,有各个行业。我们老师这个职业,可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工作。有人说呀: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份神圣的工作,因为我们是在爱着别人的孩子。而在神圣当中又有高尚之人,什么人配得上是高尚之人呢?他们不仅爱那些长得好看的、成绩好的,还爱那些长得丑的、成绩差的学生。这样的老师,他不仅是神圣,而且是神圣中的高尚之人。
我清楚地记得任小艾老师曾经动情地说道:“在教师的生涯中,如果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老师,应该说是一个终生将会存有遗憾的老师,应该说你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
如果做教师,你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话,真的是人生最大的遗憾。那你可能很难体会到教师真正的乐趣,这真正的乐趣,就是育人的乐趣,与孩子每天心灵接触过程的乐趣。
为了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我特意设计了一幅自己的漫画像,叫它“灿烂的笑脸”,我用它来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对习作写得好的同学,我就认真地在他的习作本上画个“灿烂的笑脸”,以示对这篇习作的满意、表扬和鼓励。写得好的、调皮的同学,每次拿到习作练习本,看到“灿烂的笑脸”都会情不自禁地亲一下,通过这一小小的动作,表达了他们的喜悦心情和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
我们班里有一位很聪明的同学,叫黄冬,因为太调皮,学习成绩总是一般,平时作业写得敷衍了事,但他写字的基本功比较好,还参加过学校硬笔书法展览。在每次给他的习作点评中我都这样写到:能不能把你写得最好的钢笔字给老师看?老师是多么想欣赏到你写给学校硬笔书法展览那样的字啊!开始,他没有意识到这段话的含义,有一次,他的习作写得条理清楚,遣词恰当,表达了真情实感,非常好,字也写得很工整,他在最后另外加了一句话,请求我说:“老师,可以给我一张‘灿烂的笑脸’吗?其他的同学都有好几个了。”面对这样的习作和他小小的请求,我点评到:老师早就想送给你一张“灿烂的笑脸”了!你的文章感情真挚,条理清楚,遣词恰当,让老师很感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你今后继续努力,收获更多的“灿烂的笑脸”可以吗?从此,这个孩子写作的兴趣越加深厚了。
习作点评既要力求有激励性,更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本身的巨大创造潜力,应该让学生知道无论是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是其他形式的激励,都是出自老师灵魂深处的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一种最真诚的爱护。让这种爱护在学生心里留下永远的烙印,让学生永远感到有一张“灿烂的笑脸”在看着他的每一点进步,他就会时时产生努力前行的动力,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张扬、得到发展,我们的教育便会朝着灿烂的阳光走去,便会收获许许多多“灿烂的笑脸”。
在习作点评中,我总是以鼓励、表扬为主,努力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好,或一个段落写得好,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如,一位同学写的习作《我的爸爸》,内容情节比较简单,语句也不是十分通顺,还有个别错别字,但小作者在文中写的一句话却很有趣“爸爸特别爱吃肥肉,所以爸爸肥肥胖胖的。一天我对爸爸:‘你别再吃肥肉啦!你这么胖应该少吃点肥肉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什么的,不然别人要说我有一个像猪八戒一样的爸爸啦!’爸爸笑呵呵地说:‘你现在看爸爸是不是和猪八戒一样啊?’”看到这儿,我不禁被这段父子对话逗得笑起来,于是提笔给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可爱的儿子和可爱的爸爸的对话,让老师看到了和睦的家庭关系,很有乐趣。希望你们父子这样的趣事多让我们知道一些啊!
教师应该多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点评学生的习作,予诙谐幽默中提出修改建议,这样学生更愿意接受。
有一次我安排学生写一篇想象习作,一位同学写了《我想成为一名神探》,想象自己将来成为一名侦探,有孙悟空一样的本领,为民除害,无往不胜。写得很不错。可惜的是错别字多一些。于是,我给他的点评中这样写到:情节跌宕起伏,悬念环生,神探本领高强,妙不可言。老师非常希望你能梦想成真!但你在为民除害之前,能不能先把错别字消灭啊?这也是在为民除“害”呀!当这位同学看了评语后,马上把错别字改正过来,这位活泼淘气的同学还伸出食指和拇指比画成“手枪”状,冲着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啪啪”两下,然后对我说:“老师,我把错别字枪毙了!”此后,这位同学就很少写错别字了。
许多好学生正是教师正确评价的结果。因此,我们要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的理念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有了爱就会有精彩。
我带六年级那学期的毕业考试已过去,却有一位考试成绩为74.5分的孩子,时时在感动着我。
那学期重新分班后,我又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学生,他叫马安升。从上几学期的成绩看,他的确是与众不同——每次的大考、小考中,语文、数学成绩加起来绝对不超过20分。
经过观察,我发现马安升不喜欢与同学交往,下课后经常寂寞地坐在座位上,脸上无任何表情;偶一抬头,那眼神中充满了忧郁。在平时的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他也毫无兴趣,给人一种略带沧桑的成熟感,与他10来岁的年龄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使他在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中更显得有些另类。
一次课间的偶然交谈后,使我对这个孩子也有了与众不同的感情。记得那是一天的课间操后,马安升正好和我走了迎面,从他那会说话的眼神中看出:他十分不好意思。低声低气地说:“老师,您好。”我马上说:“马安升,你真有礼貌,老师真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骄傲。”我又马上用手摸了摸他的头。这时,他刚张开口想说话,却又咽了回去。我又说:“马安升,老师最喜欢和你这样有礼貌的孩子谈话了,说说吧,没关系的。”这时,马安升又用期待的目光看了看我,我微笑着点了点头,他慢吞吞地说道:“老师,我是班里最差的孩子,我谁都不如,上学期期末我只考12分,我很恨自己……。”此时,他的眼圈已经红了。顷刻时,我仿佛听到了一个孩子失意的呐喊。我动情地说:“谁说你不如别人?在我的眼里,你可是班里最有礼貌的孩子,我十分喜欢你。”他听后,如释重负,高兴地走开了。
说也巧,恰好课间操后的这节课是我的课,课堂上,我发现:一抹掩饰不住的笑意在马安升脸上升起。当我俩目光相视时,他竟给了我一个灿烂的笑!
此后,我经常和他细心交流。
他每天总把作业写得工工整整交给我,这对于一个从不交作业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不容易,我也时时被他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动着。上课听讲很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更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在单元考试中分别43分、51分、60.5分、63.5分的成绩给了全班同学和老师一次次惊喜。结束不久的毕业考试,他又以74.5分的成绩赢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们那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让马安升自信了;这掌声也让马安升对学习更有兴趣了;这掌声让马安升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更有了足够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必须是小心翼翼地去触及那幼小的心灵。给学生一个赞扬,给他们一个被别人认可的机会,使其重新认识自我,赏识自我,这便会在其幼小的心灵中,点燃追求进步的火把。
做班主任除了要用心、有爱心外,还要细心。我和班级的孩子在商量、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开展了书香班级建设活动,让学生班名自己取,班规自己定,班风自己拟,阵地自己建,活动自己搞。当走进我们的教室,无不感受到“文化乐园”的氛围。每一面墙,每一寸空间,都显示出书香文化特色。如橄榄果——让学生走向成功,体会成功的喜悦;擂台赛——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开拓创新;精彩长廊——让学生敞开心扉,启智怡情等等。这种优美、温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掘了他们的潜智。在教育教学中,也收获着一次次的成功。
为了丰富书香班级文化生活,努力营造了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书香班级”文化氛围,展现了学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风貌,让他们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我们班级定期举行“我读书,我快乐”读书节活动,学生通过“读书沙龙”、“美文诵读”、“读书交流会”、“跳蚤书市”、“成果展览”、“书市展销”等形式,举行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 ——“美文诵读”。我们班级每周都要举办“美文诵读”活动,全班学生人人参加,各显其能。活动内容丰富鲜活、形式新颖,有古诗文经典诵读,有童谣、歌谣,有对保护环境的倡导,有对祖国的讴歌,有对老师的赞颂。朗诵者们声情并茂、神采奕奕,他们或慷慨激昂,或满含深情,而任课老师的加入更为活动增添了风采,加深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二——“读书交流会”。学生对于读书有自己的认识,了解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各有自己喜欢的作者、作品,同时拥有自己的读书经验。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读书,班级组织了读书交流活动。读书交流会分为“谈体会” 、“讲故事” 、“辩论会”。这三个活动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同时,对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做了必要的总结。学生们根据交流的情况,按时完成一篇习作;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展示包括读书记录卡、班级图书角、习作、访谈记录、书签、心得体会等。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便于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读书氛围。
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三——“跳蚤书市”。班级热闹非凡,同学拿出自己的藏书与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易。参加交易有世界名著《简?爱》、《飘》、《复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聊斋志异》、《岳飞全传》、《巨人传》等,还有部分教辅用书。通过活动,有的同学爱上了鲁迅、冰心的作品、有的同学则迷上了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人物传记。大家通过图书超市卖出了自己旧书,也获得了自己喜欢的新书。可贵的是,大家为了买到价格适宜的好书,还要与同学讨价还价,从而锻炼了自己的生活交往的能力。此外,班级制定了激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措施,把读书活动延续到课外乃至家庭,让读书成为每位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读书节系列活动之四——“成果展览”。在读书节活动中,我特意安排了一项阅读成果展。成果展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读书手抄报展,把学生所作的手抄报集中展示,有“走进‘四大名著’”,有“名人轶事”,有“科学专题”,内容丰富,学生的小制作也非常精美;第二部分是学生优秀读书笔记展,将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集中后统一向全班学生、老师开放,读书笔记有的是摘抄好句佳段,有的是写读后感,还有的是剪报,大家还都给自己的读书笔记配图做彩封,很有个性,一本本读书笔记成了一件一件艺术品;第三部分是学生的获奖征文展评,一篇篇佳作美文让参观的师生与家长不时轻声诵读,啧啧称赞。
通过读书节活动,我们让课外阅读为全班学生开启一道道门,使他们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从而体验到“我读书,我快乐”,进一步推动了班级的文化建设。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他的新学期的第一次作业,乱画一气地交到了我的办公桌上,看到他的作业,我是心乱如麻。
在接任四(3)班的语文课时,就听说许聪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小男孩,把作业做成“草上飞”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看着放在我面前的作业,忽然,我灵机一动,新课标的理念便闪现在我的脑海:不妨在他的作业后面写下几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语言来试试。于是我就在许聪的作业上工整地写着:“据我的了解,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这比你上学期的作业已有所进步,老师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
没想到,我的办法奏效了。第二天,我发现他再次交来的作业确实工整多了,虽然不能和书写最漂亮的同学相媲美,但对于同一个孩子两天内的变化,他能有着这么大的进步,我感到这种教育是成功的。
这个办法屡试屡爽。从此,在他的每次作业后面,我有时写上:“你的进步表明了你的实力,继续努力”;有时写上“你的作业给老师带来了好心情,谢谢你”;有时写上“有你这样的好学生,老师感到真欣慰”……
有一天许聪竟自己到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我喜欢做语文作业。”我马上高兴地说:“你已经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了”。说实话,到目前为止他的作业仍不能算是最优秀的,可是与以往相比,他已经“今非昔比”了,而且他的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我内心的平静也被许聪的来访打破了。他想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只是过去老师的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化了,只简单地给个分数,快速地打一个“对号”或“错号”;或者在作业的后面重重地写下一道命令:重做!有时甚至粗暴地撕下该页。现在看来,这些并不一定奏效,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表扬。你也可能很难想象几句简单的评语,会在学生的心灵中所产生的强烈震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习上的效果。
其实,许多好学生正是教师正确评价的结果。同样的道理,许多后进生也正是教师不正确评价的产物。“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让我们努力把新课程“用不同的尺子量不同的学生”的理念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对班主任工作,我要求自己做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话听起来很苛刻,好像责任都是老师的,不是这样。就是说,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如果有“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 这种理念的话,这就是一种教育理念,我们当班主任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问题,就不会把责任推卸给学生、推卸给家长。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地,从自身的改变做起。然后就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一天,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我班两个同学的作业错得一模一样。对此,我认真地进行了分析,初步断定是学习较差的同学张腾抄写了学习成绩较好同学的作业。
课下,我认真地了解了情况,郑重其事地对张腾说:“昨天的作业是你自己做的吗?”他便结结巴巴地说:“是……是的……”
像个半大的小伙子,两手不停地在衣服上蹭来蹭去,显得很难为情,我班的张腾同学就这样局促不安地站在我面前。他的不安证实了我的判断。于是,我拿出了我的工作笔记,想让他如实写下自己的“罪行”。然后,再严肃地批评他。就在这一瞬间,我迟疑了:看看张腾那羞愧的目光,我的脑海中不断地闪现:我要置他于难看的境地?然后再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以示我的尊严?我要当面指出他撒谎的事实?………
但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做”。于是,我便心平气和地把我的工作笔记收了起来。并且我认真地说了一句:“请回去吧。”
第二天早上,出乎意料的是:张腾到教室的第一件事便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日记本,然后认认真真地亲自把日记本交到我的手中。我打开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老师,昨天是我抄了别人的作业,您当时没有批评我,可我的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老师,我知道,当时您原谅了我,现在我真正懂得了: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学习,才能对得起您,才能对得起我辛劳的爸爸妈妈。所以,我已下定了决心——今后一定让您放心,一定会的。”
读着这段话,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感动得热泪盈眶,而且还情不自禁地说着:我的学生真可爱,我爱我懂事的学生……
现在的张腾,作业书写工整、平时乐于助人、做事认真仔细,是老师、学生心目中进步最快的学生。
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新课标》提出的:“充满情感的教育。”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教育才会让学生走向成功,才会开启学生的心灵门扉,才会点燃学生的心灵之花。因而,我们时时都要想着:给一片阳光,让他灿烂。
处理事件——智慧化
作为班主任,还要学会善于处理突发事件并巧妙地运用教育评价。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有一天,语文课快下课的时候,我们学校喂养的一只爱心鸽从窗外飞进了教室,并在同学们头上飞来飞去。这时,绝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力都投向鸽子了。此时,我并没有批评学生,便温和地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只鸽子为什么在你们头上飞来飞去吗?”同学们都面面相觑。我接着说:“这是鸽恋花,因为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呀,作为祖国的花朵,相信你们在课堂上一定会好好听讲的。”同学们听了,都甜蜜地笑了。并且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听课上。
下课后,我看着教室的鸽子,便借题发挥,“同学们,你们说鸽子对人们有利,还是有害?”教室里发出“有利”、“有害”的争论声。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鸽子,全班同学在我的指导下,成立了以最热爱小动物的李阳为组长的“研究鸽子小组”,查阅有关资料,调查访问,观察、研究鸽子的生活习性,写研究记录……我要求这一切都放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进行。
两个星期后,李阳将整理好的研究记录交给了我。于是,我提议这周的课外活动就让“研究鸽子小组”当众汇报研究结果,进一步掀起“研究鸽子热”。当“研究小组”的成员在活动课上宣读各自的研究记录时,班里的气氛活跃而热烈。
这次活动后,同学们对鸽子的特点、及各方面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深入研究一些周围的昆虫、小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学生们都是在长知识的年龄,好奇心重,爱玩、爱动,如果能适当地引导,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教育效果。
现在看来,新课标提出 “当教育过程中发生意外的事件时,教师不应采取训斥、讽刺等手段,而应恰如其分地借题发挥,进行正面引导”的理念还真得好好琢磨。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壁上悬着一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对于新课标的许多理念,我们不光要听见、看见,还需要自己认真去“做”。
我还结合“课堂上的鸽子”这个案例,积极探索多元评价手段:学生哪一方面取得成绩时,颁发“报喜鸽到我家”证书;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时,则颁发“报喜鸽联络卡”,收到显著效果。另外,改革操行评语,采取多元评价手段。我积极探索开展“五语连心”式的评语活动,变班主任老师一人写评语为学生自己、好朋友、任课老师,班主任,家长共同参与评语。分为“我心中的自己”、“来自己朋友的勉励”、“任课老师眼中的我”、“班主任老师对我说”、“家长的期盼”五部分。“我心中的自己”是学生的自评,培养学生从小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来自己朋友的勉励”是好朋友对同学的评价,提倡学生学会欣赏别人,从别人身上找出长处,激励自己;“任课老师眼中的我”、“班主任老师对我说”是要求任课老师、班主任老师在谈心基础上,提倡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看待和评价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家长的期盼”是为家长与孩子沟通提供机会,要求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家长和孩子共同写评语。“五语连心”式评语不仅仅是形成上的创新,更是对评价内容、领域的挖掘和开拓,使学生评价从平面走向了立体,从个人走向了集体,从校内走向了校外。
一个个创新“动作”,让孩子们更加信任老师,身心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更加热爱班级和校园。
教育活动——多样化
当教师,特别是当班主任教师,我始终用12个字来要求自己,我叫“十二字”原则。那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家长最关注着什么?是孩子的成绩、成长、发展。谈起家长会,很多很多的孩子都有一种“恐惧症”:怕老师当着家长的面指出他的不足;怕老师在父母面前告状;怕老师说出自己的成绩不如其他同学;怕平时留在班主任老师那儿的“罪证”让父母知晓;怕爸爸、妈妈了解更多的“秘密”……但是孩子还必须胆战心惊地告诉父母按时来开家长会,父母也是提心吊胆地来接受各位老师的“教育”。
这样的家长会,真是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疲惫不堪。为了不再开错那扇窗户,我们班在每周一举行一次“特殊家长会”。
所谓“特殊家长会”,就是每周一下午的第三节班会课,只请五位学生的家长来跟同学们一同开班会。家长开班会,得靠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民主选举产生。如:最乐于助人、考试成绩优异、为班级出点子最多、学习进步最快、作业由潦草变认真……学生只要具备其中的一项,我便会和学生一起推选他们的家长来参加特殊家长会。家长来到后还有五分钟的发言机会,同学们纷纷拍手赞成。
我班张小芳是最乐于助人的孩子,她的家长第一个被全班同学推选为“特殊家长会”的嘉宾,张小芳兴奋不已。可是,没过一分钟,她的脸上马上又有了阴云。“于老师,我爸爸、妈妈都不是老师,他们在豆油厂工作,来到讲台前这五分钟,讲什么呢?”她无可奈何地说。“让你的爸爸、妈妈来给我们全班同学讲一讲,怎样辨别豆油的真假。”我认真地说。“好!”张小芳立刻笑容满面地回答。“于老师,我妈妈在防疫站工作……”“ 让你的妈妈来给我们全班同学讲一讲,怎样预防疾病。”“于老师,我爸爸在机械厂工作……”“ 让你爸爸来给我们全班同学讲一讲,工人工作的艰辛,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于老师,我妈妈下岗了……”“ 让你的妈妈来给我们全班同学讲一讲,在家里如何收拾房间,怎样才是真正的家庭小主人。”……班级的气氛活跃而有序、热烈而高兴。全班孩子一致表示:我爸爸、妈妈来到班级的讲台前,都有新鲜事和大家聊了。
孙梅因为经常给班级献计献策,被称为“点子大王”,她的家长也成为第一批开“特殊家长会”的嘉宾。一听说自己要被请到学校,孙梅的妈妈吓了一跳:“去学校干嘛,是不是你又表现不好了?”“当然不是,只有表现最好的学生家长才会被请到学校。您到了学校,只要表现得好,全班同学会永远记住您的,还会给您特殊的掌声呢!妈妈,我没给您丢面子,您可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哦!”
孙梅的妈妈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我怎么会给你丢面子呢,说说,你们全班同学怎么才能记住我,我怎样才会得到掌声?”
“很简单,妈妈,您特别喜欢读书,只要讲讲读书有什么好处,那就可以了。”
在“特殊家长会”上,孙梅的妈妈侃侃而谈读书带给她的变化:跟同学们分享自己读书的收获,使她获取了知识,她的穿衣着装也有了品味,书,还让她了解了女儿所在年龄段的心理……
“特殊家长会”结束后,孙梅蹦到妈妈面前:“妈妈,您的表现真不错。”这时,班级里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其他的同学则暗暗做着准备,要好好表现,期待自己的父母能出现在下一次的“特殊家长会”上。
目前,在我们整个班级中,孩子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家长和学生的表现是不可分割的,这大大提高了家长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家校的沟通交流。”
其实,我们的学生就是一朵朵花儿,它是否美丽、是否芳香,关键看我们怎样关心它、怎样呵护它。用心培植花朵的美丽要在它绽放之前就开始。
微风吹来,飘过阵阵淡淡的清香,深深吸一口气,释放着一天的充实。我也时时想着那心灵中的独特风景:家长会,也要注入“清新剂”。
列宁曾经说过:人类最高境界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怎么让孩子在学校完成由他律到自律这是班主任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与充满情趣的学生一路同行
277800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 于伟利
于伟利:1975年11月生,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十大教育创新人物,中学高级教师,齐鲁名师,全国骨干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国家级骨干班主任,山东省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一线专家谱专家(是2009年教育部“国培计划”学员入选的第一人),教育部“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班主任专业化”课题组专家,中国教育学会“骨干教师成长”讲师团特聘专家,全国优秀实验教师,全国百佳语文教师,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教学能手、课改标兵、政府嘉奖、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撰写160余篇教育文章分别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几十家国家、省、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个人教育专著《教海风铃》由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发行。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曾任教山东省枣庄师范附属小学,现任教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
?? 曾获得全国作文名师,全国德育科研名师,中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人民教育网优秀作者,山东省骨干教师,山东省首届十佳创新班主任,成为山东省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主讲专家、省专家组成员。
参加国家、省实验课题多项,被聘任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等10项社会兼职,参编教材9部。在班级管理中坚持“爱心第一,宽严相济”的人文理念;在教学中形成了“激情、阳光、扎实、和谐”的教学风格;教育信念:“追求和孩子们一起诗意栖居。”
????教育部主办“2007年全国首届小学骨干班主任国家级培训”任班长(在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12月教育部“国培计划”小学培训者培训研修班的开班典礼上,作为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名优秀教师中唯一的一名作教师代表发言,并成为教育部“国培计划”小学培训者培训研修班班长(在华中师范大学)。所带班级连年被评为“优秀班级”,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先进班集体”称号。成为2008年第9期《人民教育》 “成长在线”的第一位被报道的教师。据中宣部部署安排,第七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在2010年9月19日至20日举行,于伟利同志成为山东省唯一的一名先进个人典型在第七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被宣传报道。
个人事迹多次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网》《教师报》《德育报》《北京现代教育报》《中国教育卫视<山东台>》《山东教育》《山东新闻》等36家新闻媒体作过专题报道。近年来,多次被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内蒙、青海、宁夏、南京、山东教育学院、江苏、安徽、河南、贵州、山西、云南、四川、浙江、深圳、湖北、湖南、济南、青岛等20余个省并在全国、省、市内外被邀请讲学、作报告190余场。
于伟利联系方式:手机:15588291216 13062038825 0632—6789216
邮箱:yuweili666@163.com
QQ: 1805550909
与充满情趣的学生一路同行
我曾读过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的《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生命之著作,她说:“当学生我要当一名好学生,当教师我要当一名好教师,当班主任我要当一名好班主任,当校长我更要当一名好校长。”一个“好”字让我感到刘校长的人格魅力。也让我有信心告诉自己:我要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教师。
我爸爸是一位小学校长,记得91年初中毕业时,我爸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小女孩,当老师挺好。”91年9月,带着父母的希望,我踏入了师范学校的大门,在没毕业时加入了党组织,毕业时又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到自己像在吃橄榄一样——回味无穷。“我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这种特有的情愫在我的脑海中始终萦绕着。
当我踏入了枣师附小的大门,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告诉我:“这就是你的家园,这就是你的责任田”。我也在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努力着
99年2月,儿子出生。作为母亲,一种意念告诉我:我要做一名合格的母亲。每天在上下班之后,我也在细心地照顾孩子。在平时忙忙碌碌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慢慢地触摸到了教育的体温。
我在读书中成长
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天的教师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桶死水呢?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要用你的知识,沽沽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可以说,书,是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河道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书真是奥妙无穷,趣味无限。它可长智,可清闲,也可交友。书,是一把启迪智慧的金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寻找到许多宝藏;书,是一位知识丰富的老师,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帮我释疑解难。读书,便是听哲人总结生活经验,阅读哲人内心深处的一丝丝感慨,再从书中哲人下的结论吸取精华。寻找你每一次策略的导师,它会在你做某一件事或某一个决定之前,告诉你三思而后行。
所以,我要多读书。
在读书和教育教学中,要学会反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每节课下来都有得与失的感触和体会,有时有成功的灵感运用,若能及时地在教案后写上“教后记”,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加以归纳总结、整理提炼,就可成为很宝贵的经验,甚至可以提升为理论。现实中,有不少教师也能自觉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也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也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遗憾,甚至也曾出现一些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的灵感。但是由于缺乏总结而不能形成经验,更谈不上上升为理论,致使那些很珍贵的灵感一闪而过,稍纵即逝,点滴体会不成体系,依然在实践中摸索、探索,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和个人的成长。我们不仅要善于思考,更要善于总结,从2001年至今我有160余篇教育教学文章分别在国家、省、市等几十家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我们还要解决‘心里明白,但说不出来,实践与理论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我们把自己只能“意会”的东西,通过总结概括变成可以“言传”的语言。长此以往,必将极大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
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面对信息时代长大的孩子们,我们时刻都应当关注他们的成长。
人的一生呢,有各个行业。我们老师这个职业,可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工作。有人说呀: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份神圣的工作,因为我们是在爱着别人的孩子。而在神圣当中又有高尚之人,什么人配得上是高尚之人呢?他们不仅爱那些长得好看的、成绩好的,还爱那些长得丑的、成绩差的学生。这样的老师,他不仅是神圣,而且是神圣中的高尚之人。
我清楚地记得任小艾老师曾经动情地说道:“在教师的生涯中,如果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老师,应该说是一个终生将会存有遗憾的老师,应该说你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
如果做教师,你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话,真的是人生最大的遗憾。那你可能很难体会到教师真正的乐趣,这真正的乐趣,就是育人的乐趣,与孩子每天心灵接触过程的乐趣。
为了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我特意设计了一幅自己的漫画像,叫它“灿烂的笑脸”,我用它来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对习作写得好的同学,我就认真地在他的习作本上画个“灿烂的笑脸”,以示对这篇习作的满意、表扬和鼓励。写得好的、调皮的同学,每次拿到习作练习本,看到“灿烂的笑脸”都会情不自禁地亲一下,通过这一小小的动作,表达了他们的喜悦心情和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
我们班里有一位很聪明的同学,叫黄冬,因为太调皮,学习成绩总是一般,平时作业写得敷衍了事,但他写字的基本功比较好,还参加过学校硬笔书法展览。在每次给他的习作点评中我都这样写到:能不能把你写得最好的钢笔字给老师看?老师是多么想欣赏到你写给学校硬笔书法展览那样的字啊!开始,他没有意识到这段话的含义,有一次,他的习作写得条理清楚,遣词恰当,表达了真情实感,非常好,字也写得很工整,他在最后另外加了一句话,请求我说:“老师,可以给我一张‘灿烂的笑脸’吗?其他的同学都有好几个了。”面对这样的习作和他小小的请求,我点评到:老师早就想送给你一张“灿烂的笑脸”了!你的文章感情真挚,条理清楚,遣词恰当,让老师很感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你今后继续努力,收获更多的“灿烂的笑脸”可以吗?从此,这个孩子写作的兴趣越加深厚了。
习作点评既要力求有激励性,更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本身的巨大创造潜力,应该让学生知道无论是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是其他形式的激励,都是出自老师灵魂深处的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一种最真诚的爱护。让这种爱护在学生心里留下永远的烙印,让学生永远感到有一张“灿烂的笑脸”在看着他的每一点进步,他就会时时产生努力前行的动力,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张扬、得到发展,我们的教育便会朝着灿烂的阳光走去,便会收获许许多多“灿烂的笑脸”。
在习作点评中,我总是以鼓励、表扬为主,努力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好,或一个段落写得好,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如,一位同学写的习作《我的爸爸》,内容情节比较简单,语句也不是十分通顺,还有个别错别字,但小作者在文中写的一句话却很有趣“爸爸特别爱吃肥肉,所以爸爸肥肥胖胖的。一天我对爸爸:‘你别再吃肥肉啦!你这么胖应该少吃点肥肉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什么的,不然别人要说我有一个像猪八戒一样的爸爸啦!’爸爸笑呵呵地说:‘你现在看爸爸是不是和猪八戒一样啊?’”看到这儿,我不禁被这段父子对话逗得笑起来,于是提笔给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可爱的儿子和可爱的爸爸的对话,让老师看到了和睦的家庭关系,很有乐趣。希望你们父子这样的趣事多让我们知道一些啊!
教师应该多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点评学生的习作,予诙谐幽默中提出修改建议,这样学生更愿意接受。
有一次我安排学生写一篇想象习作,一位同学写了《我想成为一名神探》,想象自己将来成为一名侦探,有孙悟空一样的本领,为民除害,无往不胜。写得很不错。可惜的是错别字多一些。于是,我给他的点评中这样写到:情节跌宕起伏,悬念环生,神探本领高强,妙不可言。老师非常希望你能梦想成真!但你在为民除害之前,能不能先把错别字消灭啊?这也是在为民除“害”呀!当这位同学看了评语后,马上把错别字改正过来,这位活泼淘气的同学还伸出食指和拇指比画成“手枪”状,冲着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啪啪”两下,然后对我说:“老师,我把错别字枪毙了!”此后,这位同学就很少写错别字了。
许多好学生正是教师正确评价的结果。因此,我们要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的理念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有了爱就会有精彩。
我带六年级那学期的毕业考试已过去,却有一位考试成绩为74.5分的孩子,时时在感动着我。
那学期重新分班后,我又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学生,他叫马安升。从上几学期的成绩看,他的确是与众不同——每次的大考、小考中,语文、数学成绩加起来绝对不超过20分。
经过观察,我发现马安升不喜欢与同学交往,下课后经常寂寞地坐在座位上,脸上无任何表情;偶一抬头,那眼神中充满了忧郁。在平时的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他也毫无兴趣,给人一种略带沧桑的成熟感,与他10来岁的年龄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使他在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中更显得有些另类。
一次课间的偶然交谈后,使我对这个孩子也有了与众不同的感情。记得那是一天的课间操后,马安升正好和我走了迎面,从他那会说话的眼神中看出:他十分不好意思。低声低气地说:“老师,您好。”我马上说:“马安升,你真有礼貌,老师真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骄傲。”我又马上用手摸了摸他的头。这时,他刚张开口想说话,却又咽了回去。我又说:“马安升,老师最喜欢和你这样有礼貌的孩子谈话了,说说吧,没关系的。”这时,马安升又用期待的目光看了看我,我微笑着点了点头,他慢吞吞地说道:“老师,我是班里最差的孩子,我谁都不如,上学期期末我只考12分,我很恨自己……。”此时,他的眼圈已经红了。顷刻时,我仿佛听到了一个孩子失意的呐喊。我动情地说:“谁说你不如别人?在我的眼里,你可是班里最有礼貌的孩子,我十分喜欢你。”他听后,如释重负,高兴地走开了。
说也巧,恰好课间操后的这节课是我的课,课堂上,我发现:一抹掩饰不住的笑意在马安升脸上升起。当我俩目光相视时,他竟给了我一个灿烂的笑!
此后,我经常和他细心交流。
他每天总把作业写得工工整整交给我,这对于一个从不交作业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不容易,我也时时被他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动着。上课听讲很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更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在单元考试中分别43分、51分、60.5分、63.5分的成绩给了全班同学和老师一次次惊喜。结束不久的毕业考试,他又以74.5分的成绩赢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们那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让马安升自信了;这掌声也让马安升对学习更有兴趣了;这掌声让马安升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更有了足够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必须是小心翼翼地去触及那幼小的心灵。给学生一个赞扬,给他们一个被别人认可的机会,使其重新认识自我,赏识自我,这便会在其幼小的心灵中,点燃追求进步的火把。
做班主任除了要用心、有爱心外,还要细心。我和班级的孩子在商量、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开展了书香班级建设活动,让学生班名自己取,班规自己定,班风自己拟,阵地自己建,活动自己搞。当走进我们的教室,无不感受到“文化乐园”的氛围。每一面墙,每一寸空间,都显示出书香文化特色。如橄榄果——让学生走向成功,体会成功的喜悦;擂台赛——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开拓创新;精彩长廊——让学生敞开心扉,启智怡情等等。这种优美、温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掘了他们的潜智。在教育教学中,也收获着一次次的成功。
为了丰富书香班级文化生活,努力营造了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书香班级”文化氛围,展现了学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风貌,让他们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我们班级定期举行“我读书,我快乐”读书节活动,学生通过“读书沙龙”、“美文诵读”、“读书交流会”、“跳蚤书市”、“成果展览”、“书市展销”等形式,举行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 ——“美文诵读”。我们班级每周都要举办“美文诵读”活动,全班学生人人参加,各显其能。活动内容丰富鲜活、形式新颖,有古诗文经典诵读,有童谣、歌谣,有对保护环境的倡导,有对祖国的讴歌,有对老师的赞颂。朗诵者们声情并茂、神采奕奕,他们或慷慨激昂,或满含深情,而任课老师的加入更为活动增添了风采,加深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二——“读书交流会”。学生对于读书有自己的认识,了解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各有自己喜欢的作者、作品,同时拥有自己的读书经验。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读书,班级组织了读书交流活动。读书交流会分为“谈体会” 、“讲故事” 、“辩论会”。这三个活动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同时,对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做了必要的总结。学生们根据交流的情况,按时完成一篇习作;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展示包括读书记录卡、班级图书角、习作、访谈记录、书签、心得体会等。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便于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读书氛围。
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三——“跳蚤书市”。班级热闹非凡,同学拿出自己的藏书与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易。参加交易有世界名著《简?爱》、《飘》、《复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聊斋志异》、《岳飞全传》、《巨人传》等,还有部分教辅用书。通过活动,有的同学爱上了鲁迅、冰心的作品、有的同学则迷上了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人物传记。大家通过图书超市卖出了自己旧书,也获得了自己喜欢的新书。可贵的是,大家为了买到价格适宜的好书,还要与同学讨价还价,从而锻炼了自己的生活交往的能力。此外,班级制定了激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措施,把读书活动延续到课外乃至家庭,让读书成为每位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读书节系列活动之四——“成果展览”。在读书节活动中,我特意安排了一项阅读成果展。成果展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读书手抄报展,把学生所作的手抄报集中展示,有“走进‘四大名著’”,有“名人轶事”,有“科学专题”,内容丰富,学生的小制作也非常精美;第二部分是学生优秀读书笔记展,将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集中后统一向全班学生、老师开放,读书笔记有的是摘抄好句佳段,有的是写读后感,还有的是剪报,大家还都给自己的读书笔记配图做彩封,很有个性,一本本读书笔记成了一件一件艺术品;第三部分是学生的获奖征文展评,一篇篇佳作美文让参观的师生与家长不时轻声诵读,啧啧称赞。
通过读书节活动,我们让课外阅读为全班学生开启一道道门,使他们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从而体验到“我读书,我快乐”,进一步推动了班级的文化建设。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他的新学期的第一次作业,乱画一气地交到了我的办公桌上,看到他的作业,我是心乱如麻。
在接任四(3)班的语文课时,就听说许聪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小男孩,把作业做成“草上飞”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看着放在我面前的作业,忽然,我灵机一动,新课标的理念便闪现在我的脑海:不妨在他的作业后面写下几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语言来试试。于是我就在许聪的作业上工整地写着:“据我的了解,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这比你上学期的作业已有所进步,老师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
没想到,我的办法奏效了。第二天,我发现他再次交来的作业确实工整多了,虽然不能和书写最漂亮的同学相媲美,但对于同一个孩子两天内的变化,他能有着这么大的进步,我感到这种教育是成功的。
这个办法屡试屡爽。从此,在他的每次作业后面,我有时写上:“你的进步表明了你的实力,继续努力”;有时写上“你的作业给老师带来了好心情,谢谢你”;有时写上“有你这样的好学生,老师感到真欣慰”……
有一天许聪竟自己到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我喜欢做语文作业。”我马上高兴地说:“你已经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了”。说实话,到目前为止他的作业仍不能算是最优秀的,可是与以往相比,他已经“今非昔比”了,而且他的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我内心的平静也被许聪的来访打破了。他想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只是过去老师的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化了,只简单地给个分数,快速地打一个“对号”或“错号”;或者在作业的后面重重地写下一道命令:重做!有时甚至粗暴地撕下该页。现在看来,这些并不一定奏效,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表扬。你也可能很难想象几句简单的评语,会在学生的心灵中所产生的强烈震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习上的效果。
其实,许多好学生正是教师正确评价的结果。同样的道理,许多后进生也正是教师不正确评价的产物。“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让我们努力把新课程“用不同的尺子量不同的学生”的理念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对班主任工作,我要求自己做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话听起来很苛刻,好像责任都是老师的,不是这样。就是说,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如果有“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 这种理念的话,这就是一种教育理念,我们当班主任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问题,就不会把责任推卸给学生、推卸给家长。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地,从自身的改变做起。然后就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一天,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我班两个同学的作业错得一模一样。对此,我认真地进行了分析,初步断定是学习较差的同学张腾抄写了学习成绩较好同学的作业。
课下,我认真地了解了情况,郑重其事地对张腾说:“昨天的作业是你自己做的吗?”他便结结巴巴地说:“是……是的……”
像个半大的小伙子,两手不停地在衣服上蹭来蹭去,显得很难为情,我班的张腾同学就这样局促不安地站在我面前。他的不安证实了我的判断。于是,我拿出了我的工作笔记,想让他如实写下自己的“罪行”。然后,再严肃地批评他。就在这一瞬间,我迟疑了:看看张腾那羞愧的目光,我的脑海中不断地闪现:我要置他于难看的境地?然后再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以示我的尊严?我要当面指出他撒谎的事实?………
但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做”。于是,我便心平气和地把我的工作笔记收了起来。并且我认真地说了一句:“请回去吧。”
第二天早上,出乎意料的是:张腾到教室的第一件事便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日记本,然后认认真真地亲自把日记本交到我的手中。我打开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老师,昨天是我抄了别人的作业,您当时没有批评我,可我的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老师,我知道,当时您原谅了我,现在我真正懂得了: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学习,才能对得起您,才能对得起我辛劳的爸爸妈妈。所以,我已下定了决心——今后一定让您放心,一定会的。”
读着这段话,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感动得热泪盈眶,而且还情不自禁地说着:我的学生真可爱,我爱我懂事的学生……
现在的张腾,作业书写工整、平时乐于助人、做事认真仔细,是老师、学生心目中进步最快的学生。
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新课标》提出的:“充满情感的教育。”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教育才会让学生走向成功,才会开启学生的心灵门扉,才会点燃学生的心灵之花。因而,我们时时都要想着:给一片阳光,让他灿烂。
处理事件——智慧化
作为班主任,还要学会善于处理突发事件并巧妙地运用教育评价。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有一天,语文课快下课的时候,我们学校喂养的一只爱心鸽从窗外飞进了教室,并在同学们头上飞来飞去。这时,绝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力都投向鸽子了。此时,我并没有批评学生,便温和地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只鸽子为什么在你们头上飞来飞去吗?”同学们都面面相觑。我接着说:“这是鸽恋花,因为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呀,作为祖国的花朵,相信你们在课堂上一定会好好听讲的。”同学们听了,都甜蜜地笑了。并且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听课上。
下课后,我看着教室的鸽子,便借题发挥,“同学们,你们说鸽子对人们有利,还是有害?”教室里发出“有利”、“有害”的争论声。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鸽子,全班同学在我的指导下,成立了以最热爱小动物的李阳为组长的“研究鸽子小组”,查阅有关资料,调查访问,观察、研究鸽子的生活习性,写研究记录……我要求这一切都放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进行。
两个星期后,李阳将整理好的研究记录交给了我。于是,我提议这周的课外活动就让“研究鸽子小组”当众汇报研究结果,进一步掀起“研究鸽子热”。当“研究小组”的成员在活动课上宣读各自的研究记录时,班里的气氛活跃而热烈。
这次活动后,同学们对鸽子的特点、及各方面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深入研究一些周围的昆虫、小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学生们都是在长知识的年龄,好奇心重,爱玩、爱动,如果能适当地引导,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教育效果。
现在看来,新课标提出 “当教育过程中发生意外的事件时,教师不应采取训斥、讽刺等手段,而应恰如其分地借题发挥,进行正面引导”的理念还真得好好琢磨。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壁上悬着一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对于新课标的许多理念,我们不光要听见、看见,还需要自己认真去“做”。
我还结合“课堂上的鸽子”这个案例,积极探索多元评价手段:学生哪一方面取得成绩时,颁发“报喜鸽到我家”证书;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时,则颁发“报喜鸽联络卡”,收到显著效果。另外,改革操行评语,采取多元评价手段。我积极探索开展“五语连心”式的评语活动,变班主任老师一人写评语为学生自己、好朋友、任课老师,班主任,家长共同参与评语。分为“我心中的自己”、“来自己朋友的勉励”、“任课老师眼中的我”、“班主任老师对我说”、“家长的期盼”五部分。“我心中的自己”是学生的自评,培养学生从小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来自己朋友的勉励”是好朋友对同学的评价,提倡学生学会欣赏别人,从别人身上找出长处,激励自己;“任课老师眼中的我”、“班主任老师对我说”是要求任课老师、班主任老师在谈心基础上,提倡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看待和评价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家长的期盼”是为家长与孩子沟通提供机会,要求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家长和孩子共同写评语。“五语连心”式评语不仅仅是形成上的创新,更是对评价内容、领域的挖掘和开拓,使学生评价从平面走向了立体,从个人走向了集体,从校内走向了校外。
一个个创新“动作”,让孩子们更加信任老师,身心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更加热爱班级和校园。
教育活动——多样化
当教师,特别是当班主任教师,我始终用12个字来要求自己,我叫“十二字”原则。那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家长最关注着什么?是孩子的成绩、成长、发展。谈起家长会,很多很多的孩子都有一种“恐惧症”:怕老师当着家长的面指出他的不足;怕老师在父母面前告状;怕老师说出自己的成绩不如其他同学;怕平时留在班主任老师那儿的“罪证”让父母知晓;怕爸爸、妈妈了解更多的“秘密”……但是孩子还必须胆战心惊地告诉父母按时来开家长会,父母也是提心吊胆地来接受各位老师的“教育”。
这样的家长会,真是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疲惫不堪。为了不再开错那扇窗户,我们班在每周一举行一次“特殊家长会”。
所谓“特殊家长会”,就是每周一下午的第三节班会课,只请五位学生的家长来跟同学们一同开班会。家长开班会,得靠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民主选举产生。如:最乐于助人、考试成绩优异、为班级出点子最多、学习进步最快、作业由潦草变认真……学生只要具备其中的一项,我便会和学生一起推选他们的家长来参加特殊家长会。家长来到后还有五分钟的发言机会,同学们纷纷拍手赞成。
我班张小芳是最乐于助人的孩子,她的家长第一个被全班同学推选为“特殊家长会”的嘉宾,张小芳兴奋不已。可是,没过一分钟,她的脸上马上又有了阴云。“于老师,我爸爸、妈妈都不是老师,他们在豆油厂工作,来到讲台前这五分钟,讲什么呢?”她无可奈何地说。“让你的爸爸、妈妈来给我们全班同学讲一讲,怎样辨别豆油的真假。”我认真地说。“好!”张小芳立刻笑容满面地回答。“于老师,我妈妈在防疫站工作……”“ 让你的妈妈来给我们全班同学讲一讲,怎样预防疾病。”“于老师,我爸爸在机械厂工作……”“ 让你爸爸来给我们全班同学讲一讲,工人工作的艰辛,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于老师,我妈妈下岗了……”“ 让你的妈妈来给我们全班同学讲一讲,在家里如何收拾房间,怎样才是真正的家庭小主人。”……班级的气氛活跃而有序、热烈而高兴。全班孩子一致表示:我爸爸、妈妈来到班级的讲台前,都有新鲜事和大家聊了。
孙梅因为经常给班级献计献策,被称为“点子大王”,她的家长也成为第一批开“特殊家长会”的嘉宾。一听说自己要被请到学校,孙梅的妈妈吓了一跳:“去学校干嘛,是不是你又表现不好了?”“当然不是,只有表现最好的学生家长才会被请到学校。您到了学校,只要表现得好,全班同学会永远记住您的,还会给您特殊的掌声呢!妈妈,我没给您丢面子,您可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哦!”
孙梅的妈妈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我怎么会给你丢面子呢,说说,你们全班同学怎么才能记住我,我怎样才会得到掌声?”
“很简单,妈妈,您特别喜欢读书,只要讲讲读书有什么好处,那就可以了。”
在“特殊家长会”上,孙梅的妈妈侃侃而谈读书带给她的变化:跟同学们分享自己读书的收获,使她获取了知识,她的穿衣着装也有了品味,书,还让她了解了女儿所在年龄段的心理……
“特殊家长会”结束后,孙梅蹦到妈妈面前:“妈妈,您的表现真不错。”这时,班级里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其他的同学则暗暗做着准备,要好好表现,期待自己的父母能出现在下一次的“特殊家长会”上。
目前,在我们整个班级中,孩子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家长和学生的表现是不可分割的,这大大提高了家长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家校的沟通交流。”
其实,我们的学生就是一朵朵花儿,它是否美丽、是否芳香,关键看我们怎样关心它、怎样呵护它。用心培植花朵的美丽要在它绽放之前就开始。
微风吹来,飘过阵阵淡淡的清香,深深吸一口气,释放着一天的充实。我也时时想着那心灵中的独特风景:家长会,也要注入“清新剂”。
列宁曾经说过:人类最高境界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怎么让孩子在学校完成由他律到自律这是班主任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