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贵阳市工读学校的孙老师正在给学生上地震常识课。
文/图本报记者阎志江
贵州,一块散发着青春活力的热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的实施,催化了人们对和谐稳定平安的期盼。作为贵州省首善之区的贵阳市,深谙“没有社会管理就没有科学发展”的道理,在社会管理上不断创新方式,通过从偏重管控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调转变,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以及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优质的社会环境。
“小孩子打预防针都免费了”
位于贵阳市花溪区中心地段的贵筑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52.6平方公里,有4个行政村、6个社区,48941人13760户,流动人口6242人。城乡接合部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流动人口的管理成为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王勇和鞠冬梅是一对来自重庆涪陵的夫妇,现租住在贵筑街道办事处云上社区。鞠冬梅说:“租房时房东都要求我们提供身份证、结婚证等,我们还办了居住证。有了居住证很方便,小孩子打预防针都是免费的。”
以政府令形式颁布的《贵阳市居住证暂行办法》,赋予居住证在子女入学、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9个方面的使用功能,以居住证为载体,规范全市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强化以证管人。
但是办证、登记并非易事,牵扯部门多,工作量大,计生系统、综治系统各自为政,既不方便群众,又显得人单势薄,顾此失彼。
2010年,贵筑街道办事处整合综治、公安、计生系统资源,在部分村、社区试点推行新制定的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按照“整合工作机构、整合工作目标、整合工作内容、整合工作要求”和“综合统一管理、综合工作统一开展、流动人口信息统一采集、流动人口统一服务管理”的模式运行,形成了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信息资源共采共享、以房管人的动态服务管理工作格局。
贵筑街道办事处政法委书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朱鸿峡介绍说,在对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中,他们制作了两张表格,一张是流动人口综合信息采集表,一张是辖区房屋出租户信息采集表,内容涵盖计生、综治、公安等各项工作。由全市统一招聘的“流管”工作人员统一使用这两个表格,在每周的前三天入户,对流动人口和房屋出租户的个人信息分别采集,并于每周周四、周五将信息分别录入综治、公安、计生信息网。
贵筑派出所教导员吴志钧说,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流管人员,而计生部门的信息员加上育龄小组长有69人。而且由于采集信息的角度不同,计生部门的数据和公安部门的数据不统一,没有参考价值。如今整合在一起,形成了“调动一切力量为我所用”的态势。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辖区刑事案件下降32%,“两抢一盗”案件下降39%,可防性案件减少29起,下降了63%。
贵筑街道办事处计生科副科长林芝国对此深有感触:“整合后,力量增强了,以前一天最多只能采集3到5户人家的信息。今年1至3月,已经采集了700余人的信息。”
如今,租户们逐渐形成了租房必需证件的观念。贵筑街道办事处69岁的出租户陈国锡老人说:“租房的时候,我都要对身份证、婚育证等进行登记。不然要是住进一些乱七八糟的人,就没有安全感喽。”
“现在可以直起腰来走路了”
王青明是贵阳市所辖清镇市青龙街道办事处岭南社区的一名戒毒(康复)人员,有长达10年的吸毒史,2001年因吸毒曾被劳教,出来后又复吸。2007年再一次被送进了劳教所,2009年出来后,就到了街道的社区戒毒(康复)中心。
4月2日,又一次来到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她说:“在社区戒毒自信心比原来大大增强了。社区戒毒专干对我就像家人一样,让我找到了重新做人的信心。以前走到哪里都偷偷摸摸地像做贼,被人瞧不起,现在可以直起腰来走路了。”
戒毒(康复)期间,社区帮助她找了一份超市的工作,但不久她因工伤致残。随即,社区又帮助她解决了赔偿等问题,现在仍在想办法帮她找合适的工作。
为了做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2009年7月,清镇市市委、市政府公开招聘了60名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专职人员,在社区和有社区戒毒(康复)对象的村(居)设立戒毒(康复)工作站(组),按每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设立一个监护小组,由社区或监护人、社区民警、社区医务人员、禁毒志愿者及其所在单位代表等组成。目前,全市共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32个。
今年39岁的赵玉梅是2009年被招聘的青龙街道岭南社区戒毒(康复)专干,她说最大的体会就是要带着爱心、带着感情去抓社区戒毒工作,用爱心去消除吸毒人员的顾虑。她说:“吸毒人员都很自卑,我们要抱着平常心去理解、开导他们,让他们认识毒品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的危害,从而控制复吸率。”赵玉梅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戒毒专干每月定期开展帮教,必须与戒毒人员谈话一次以上,发现有异常行为要劝诫,每月还要监督他们尿检。
据介绍,岭南社区47个戒毒(康复)人员中,一年多来只有两人复吸,而在2008年以前,复吸率几乎高达100%。
清镇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禁毒办主任陈芸认为,在社区戒毒(康复)最大的好处是“不影响正常生活,家庭更易和睦”。她说,我们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与其他社会成员一视同仁,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有关的身体保健服务,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救助,依法进行维权服务,使他们感到社会没有抛弃他们。
根据清镇市的统计,目前当地吸毒人员年龄大都在30到50岁左右,显示出近年来不断的宣传教育发挥了作用,新的吸毒人员明显减少。截至今年1月底,辖区吸毒人员管控率达81.15%。
清镇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田胜松说,目前社区的戒毒(康复)工作解决了吸毒人员思想上和基本生活上的问题,但从长远看,还要有配套的项目才行。他说,4月初,清镇市禁毒委全会专门研究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决定尽快建立“阳光爱心家园”,作为十大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对接,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使在社区戒毒(康复)的人员可以在这里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自食其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