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曾被公安部列为“全国枪患重点整治县”的松桃苗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实现了由乱到治的根本转变,群众的安全感大幅提升,从“全国枪患重点整治县”一跃成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由乱到治的变化
松桃自治县位于湘渝黔三省(市)边区结合部,是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也是武陵山区56个县(市、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县。由于受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影响,社会治安曾一度复杂混乱,宗族械斗、群体性事件、偷盗抢劫、强买强卖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非法制枪、贩枪问题比较突出。2003年,松桃自治县被公安部列为“全国枪患重点整治县”。
松桃自治县的枪患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2006年5月3日,温家宝总理就该县非法制贩枪支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对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县,需要特别的扶持和综合治理,包括加大扶贫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在群众中进行深入的法制教育,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等”。近5年来,松桃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实现了由乱到治的根本转变。自2006年以来,全县基本没有新的造枪窝点发生和新的造枪人员滋生,2007年、2009年、2010年3次摘掉了“全国枪患重点整治县”帽子;2007—2010年,群众安全感分别为91.4%、92.04%、93.04%、95.36%,成为贵州唯一一个连续4年群众安全感达90%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县;2009年,松桃自治县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由乱到治的举措
以“打”开路,还百姓平安。一是严打制贩枪支犯罪。成立公安缉枪大队,按照“露头就打、以打促防”的方针,按照“三个一律”(即涉枪犯罪人员一律依法刑拘、一律依法批捕、一律依法起诉)、“四个不放过”(即线索不查清不放过、案件不告破不放过、窝点不端掉不放过、枪支不缴获不放过)、“五个必须”(即非法枪支必须收缴、制贩枪支必须打击、造枪窝点必须捣毁、涉枪逃犯必须捕获、外地线索必须查清)的要求,持续开展“治爆缉枪”专项斗争,基本解决了非法制贩枪支问题。二是严打地方恶势力犯罪。2004年以来,破涉恶案件54起,打掉地方恶势力团伙9个,特别是打掉蓼皋镇扒龙村以龙江鹏为首的农村恶势力团伙,打出了声势,顺应了民意。三是严查处理群体性事件组织、策划人员。一改以往“群体闹事,政府买单”和“冷处理”的工作方法,在严密防范、把握时机、强化现场处置的同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组算“旧账”,保持了2005年以来群体性事件零记录。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命案侦破、禁毒、两抢一盗、扰乱经济秩序犯罪等专项斗争。2007年,松桃自治县被公安部等8部门评为“打击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专项斗争全国先进集体”;2010年,被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联合表彰为“全国清理积案先进集体”,2007年开展的打击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专项斗争,松桃自治县公安局被公安部等8部门评为全国先进集体。综合治理,护百姓平安。一是加强防范。在城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组建了公安巡逻特警大队、21个社区警务室、11个农村警务室,全面推行集镇建专业治安巡防队、农村建护村寨队、重点单位设保卫室的防控模式,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大幅度下降。二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探索建立“县季度、乡镇月、村半月”的矛盾纠纷排查分析制度,并采取“定领导、定责任、定方案、定时限”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每年派出“为民工作队”,深入乡镇、村寨体察社情民意,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三是提高群众法制意识、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建11支党建扶贫工作队,进驻重点涉枪村寨开展党建扶贫和法制教育工作;每年以“话惠民、颂党恩、聚人心、促发展”为主题,大力开展农村思想建设“六进村”活动(惠民政策宣讲进村、文艺电影播放进村、科学技术推广进村、计生卫生服务进村、法律法规普及进村和先进典型创建进村),农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四是促进边区治安稳定。针对与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结合部民族矛盾较为突出、社会治安较为复杂的情况,牵头召开边区联防座谈会,建立健全平安边区、发展边区、和谐边区的联建协作机制。
改善民生,促百姓平安。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截至2010年底,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89614人,参合率达98.19%;享受低保救助的人员达155996人,实现了“应保尽保”。二是扎实开展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仅2010年,全县落实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4452万元,全面落实了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再就业培训补助等,使全县3259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三是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003年到2010年,全县教育投入呈逐年加大趋势,累计教育投入达120646万元,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经费得到全面保障,教育公用经费得到全面提高,完成了87所农村中小学改造工作和11所学校危改工程,“两基”、“普实”顺利通过省级复查验收。四是切实缓解“出行难”、“喝水难”等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5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通乡油路改造191公里、通村公路建设2017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95%以上的村通公路;累计解决农村22.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180户、城镇廉租房建设1487套。
建立机制,保百姓平安。一是建立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成立以县党政主要领导分别为组长、副组长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治非法制贩枪支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非法制贩枪支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明确党委政府、公安机关和县、乡、村、组四级责任,推行乡镇包村组、村组包村民、单位包职工、个协包个体、民警包责任片区、学校包师生,确保治枪工作业务有人抓,责任有人担。二是健全综治工作目标责任制。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把手”负责制的基础上,把治枪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规定乡镇凡是在一年内发生1个造枪窝点,就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并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政法委书记、派出所所长进行诫勉谈话、调整。三是建立涉枪人员帮教机制。对涉枪刑释解教人员在贷款、就业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并建立起“基层组织帮助、干部民警帮教、企业单位帮扶”制度,确保每个涉枪刑释解教人员“有人管、有人教、有人帮、有工做”。目前,全县涉枪刑释解教人员改好率达96%以上。四是建立政法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自2007年起,除每年安排300万元的“平安建设”经费外,按照政法经费投入增长速度不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确保政法、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正常运转。五是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工程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意见,尊重民意,维护民权。近5年来,该县在实施旧城改造中,累计拆除房屋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动迁3697户,涉及3万余人,没有引发一起群体性或越级上访事件。
由乱到治的启示
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松桃的发展变化证明,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积极作为、善于作为,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才能实现和巩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新愿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才能为实现和巩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奠定牢固的群众基础。
必须把完善机制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着力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不断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新机制,才能为实现和巩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制度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