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国际   图看天下  教育  教育动态  高考   旅游  民族风情   旅游景点  健康  快讯  美容  心理   房产  楼盘  
土特产  求职  招聘   名企   汽车  修理     财经 要闻 金融  基金         文学 小说 诗歌  人生    奇闻 评论 博客  公告
   资讯中心: 国际  | 国内  | 民族精英  | 红色之旅  | 彩瀑人生  |  万峰林神秘之境  |  小七孔  |  苗乡侗寨
  你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富故事 > 正文
 
杜月笙搅局黄金涨价:率众抢购 大发国难财
来源:财富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14:36:18     
 

        

    张恨水的小说《纸醉金迷》中描述了众多人物在当时抢购黄金储蓄、大发国难财的故事。

  这部小说并非作者的想象,而是一段发生在同一年、同一城市的真实历史。

  1945年,在抗日战争节节胜利的情势下,重庆国民政府开始耐不住手脚了。

  3月29日的陪都重庆已略见春色,当时的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得到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的最后同意,指令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信托局以及邮政储金汇业局,从3月30日起,把黄金价格由原来的每两2万元,提高为每两3.5万元。此政策的出台,无形中将当时流通的法币币值贬值了75%。

  财政部下达文件的时间,已是29日下午各大银行下班的时间,而且,次日又是黄花岗起义纪念日,所有单位停止办公,所以这份按理说应是"高度机密"的文件下达时,孔祥熙并不担心有人钻空子。

  然而,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人泄露了秘密。在28日当天,黄金出售的数目就猛增了1万多两。重庆的各大银行也事先得到了加价的消息。

  28日当晚,重庆的几大银行一反常态,通宵办理起黄金储蓄业务,许多官僚、豪商和银行职员彼此心照不宣,大量抢购,一夜之间售出1万多两黄金。

  次日,有报纸披露了黄金储蓄提价75%的消息后,人们才恍然大悟。舆论及各界人士纷纷指责财政部事前泄露消息,丑闻迅速轰动了整个重庆,并传遍了各地。

  舆论的压力迫使重庆地方法院立案审理。

  杜月笙率众抢购

  此次抢购黄金风潮来得非常突然,而且购买黄金的款项都是大数目,多经由各商业银行转账,或是中央银行直接划款。在提价的前一天,就被抢购了1万多两黄金。可想而知,抢购者并非普通市民。

  3月29日晚,孔祥熙连夜去见蒋介石通报此事。蒋介石听后大为恼火,下令一定要严查此事。

  在重庆各界、尤其是报界的追踪调查下,一切线索几乎全都指向了上海滩传奇人物杜月笙。当时,杜月笙正蛰居在重庆南岸的汪山一带,打点自己在那里的"中华实业信托公司"。

  28日,听闻黄金加价的小道消息后,杜月笙按捺不住了,他"率领"着自己控制的其他企业,一起前去抢购黄金。

  与杜月笙交情深厚的军火商李祖永,仅一人就购买了3300两黄金。至于杜月笙本人抢购了多少,由于人们可以查到的线索似乎都与杜月笙有关,便无法计算。

  杜月笙涉嫌推动黄金抢购,一时成为陪都重庆的头条新闻。从国民党CC派(由陈果夫和陈立夫领导)的《中央日报》,到政学系(国民党的一个派别)的报刊,再至其他各类大小媒体,均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和转载。

  一时间,重庆黄金抢购案由于杜月笙的特殊身份而变成了举国关注的重大案件。

  可是,杜月笙绝非等闲之辈。他狡猾、奸诈又重义气,出入红道、黑道,在政界和商界间游刃有余,许多军政要员都是他的同伙和兄弟,他与孔祥熙合办过公司,同时也是几十家银行、公司、企业的董事长,连军统局的戴老板也尊称他为"三哥"。

  况且这次"黄金案"事发前,孔祥熙也早已吃饱了"黄鱼"。鉴于此,蒋、孔只好默默地不再穷追细究了。当全国上下都在关注并期待真相和国民政府如何严查重处时,法庭到最后都没有公开传讯杜月笙。

  经查,国民政府最终认定是财政部总务司长王绍斋泄密,王绍斋遂被扣押。军火商李祖永等人也被拘禁待审。

  但让国统区人民气愤的是,这几个在押犯人,也在黄金抢购案的风潮平息后逐一恢复了自由,那些买了数百上千两黄金的达官显贵,全部逍遥法外。

  迫于全国的舆论压力,国民政府只是抓了几个在银行工作、趁机买了几两黄金的职员,作了替罪羊。一场轰动重庆、震惊全国的黄金案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老舍"抢购"黄金

  在这次黄金抢购风潮中,还有一个人被莫名其妙地牵扯了进来。他就是作家老舍。

  1945年的老舍,正在重庆北碚苦写《四世同堂》的第二部《偷生》。当时,他虽已是远近闻名的著名作家,但经济依然十分拮据,穷到了"必须卖衣物才能养家糊口"的地步。

  在这次的抢购黄金案中,报纸公布了大量抢购黄金的户头,其中一个赫然写着:"舒舍予黄金150两。"

  老舍,原名舒庆春,舒字拆开来为舍予,老舍便用此作为常用名。看到报纸公开的消息,有些人忿忿地说:"别看老舍平日装穷,实际上暗地有那么多钱买黄金,而且,150两,一夜之间就赚250万啊。"

  也有些人纷纷质问老舍,老舍指着报纸幽默地说:"在重庆警察局人口登记中,叫舒舍予的就有7个之多。怎么知道抢购黄金的那个舒舍予就一定是我呢?"

  《新华日报》倒是耐不住性子,出面为老舍辟谣,并刊出消息称:"昨日各报所载黄金案中的舒舍予,与名作家老舍无关。老舍仍然在乡下过着穷作家的生活,靠着卖心血及衣服杂物维持全家衣食。"

  那么,这个抢购黄金的"舒舍予"到底是何许人呢?这个谜底一直显得迷雾重重,直到次年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后,真相才被揭开。

  让人有些惊愕的是,抢购黄金的那个"舒舍予"并不在重庆警察局人口登记的7个舒舍予之内,只是一个化名。

  原来,由于当时购买黄金有数量限制,孔祥熙家的孔二小姐在得到黄金提价的消息后,就马上命令手下人假造几个名字去中央银行抢购,"舒舍予"就是其中之一。

  而假造出"舒舍予"这个名字的动因是什么,用此化名抢购黄金的真人是谁,都已经无从查证。可是,用化名还可以抢购到黄金,无疑堪称一场闹剧。

  茅盾首写剧本

  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后的紧要关头,重庆发生的黄金抢购案,富商们借此大发国难财,让人民对国民政府信心全无。

  对于蒋介石统治下的重庆,小说家茅盾就曾经说过:"我不相信有史以来,有过第二个地方充满了这样的矛盾、无耻、卑鄙与罪恶。我们的字典上还没有足量的诅咒的字汇可以供我们使用。"

  "黄金抢购案"发生后,茅盾看到报纸上关于此案的新闻报道后非常气愤。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把这件事情写成剧本。

  于是,茅盾开始写起剧本大纲来。从抗日战争以来,他已经写了四部长篇小说,但都没有详细的大纲;而为了写这个剧本,他的大纲却足足写了27000字。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剧本字数的三分之一。

  由于"黄金抢购案"发于清明节前后,茅盾给剧本取名为《清明前后》。大概写作半个月之后,这个剧本开始由重庆《大公晚报》的副刊《小公园》连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茅盾如同全世界人民一样,异常兴奋。当时他刚把第二幕写完,并在琢磨这个题材会不会显得有点过时,但他转念一想:"公然卖国殃民的事还在大量产生,我又何不在这乌烟瘴气中喊几声?"

  终于,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欢呼声中,茅盾完成了自己的首部话剧剧本---《清明前后》。

  剧本以国民党的此次"黄金抢购案"为背景,描写了民族资本家林永清在官僚资本的压迫下挣扎、觉醒的过程,以及小职员李维勤购买黄金受害的遭遇,深刻而又尖锐地揭露了抗战胜利前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

  9月26日,这部话剧作品在重庆正式首演,导演兼主演为当时就已很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第一天的上座率只有六七成,但从第二天起,上座率逐渐高了起来。到了第四天,售票处已经排起了双行的长队。之后的几日,场场爆满,剧场内掌声不断。最后,周日不得不加演。有记者在报道中称此次演出为"罕见的现象","盛况空前"。

  在写完剧本后,茅盾称:"1945年3月28日发生在重庆抢购黄金的这一天,是中华民国最黑暗的一天。"

  "盛况"之后,国民政府开始行动了。当局密令禁止演出,并饬令各地暗中制止演出。茅盾一生中唯一的一部话剧作品就这样结束了它的舞台生命。

  孔祥熙被迫辞职

  其实,抢购黄金的风潮并非“一日之功”。

  早在1942年,重庆国民政府就推出“法币折合黄金存款”,即储蓄人按当日牌价在银行存款,到期取得黄金。由于这项存款的每日牌价不同,给了投机者很大的操作空间。

  早在日本投降前,宋子文就曾说过:“政府有力量在手,就黄金一项,就可稳定金融。”可见当时的国民政府对黄金的操控。

  1945年,这股暗涌达到了高潮。

  3月28日和29日发生的“黄金抢购案”轰动了整个重庆,由于事发突然,短时间内筹不到现金的一些人竟用空头支票订货,这使得全国一片哗然。

  迫于各方压力,开始还佯装视而不见的蒋介石不得不下令彻查,勒令对相关人员严惩重处,但依然无法平息各方的愤怒。因此,孔祥熙也被迫辞职。但这根本无法浇灭高官富商们的舞弊气焰。

  当年6月,为收拾残局,时任行政院院长的宋子文下令停止黄金储蓄,禁止黄金自由买卖。他当时认为,黄金投机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决定凡购买黄金存款的储户一律捐献四成给国库。

  但这个决定的受害者并非富商,而是无法尽快将黄金取走的中小储户。于是,很多人连本钱都没有收回,便纷纷破产。但陈立夫认为,让下层民众兑现一两黄金也要打六折,是否有些太说不过去了。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后说:“那这样好了,二两金子以下,全数还本,不打折扣。”

  就这样,“黄金存款”共219万两,国库从中就拿走了82万两。就连“四大家族”中的陈立夫也不得不感慨说:“我们已经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出现大肆抢购物资、囤积居奇的现象,由此形成了一股又一股的投机潮。

  【法币】民国24年(1935年)11月,国民政府颁布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禁止银圆、铜圆流通。民国25年,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民国31年4月,又将原缴纳关税用的海关金本位兑换券(简称关金券)投放市场,以关金券1元抵法币20元的比值与法币同时流通。后来,法币由中央银行独家发行。随着货币贬值,至民国37年法币最高面额达500万元。民国37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规定以金圆券1元兑换法币300万元,停止使用法币和关金券。

 


 

  相关阅读:
0
 
频道阅读
暖心妈妈坚持手绘书信 “陪伴”求学的女儿
·关于各专业学位类别的领域设置情况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贵州省高考第一批本科录取结束 北大清华录
·让寒门学子入学无忧!2016高校学生资助政
·德江县2名教师在铜仁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
·贵州省高考志愿今日补报信息 一本尚有238
 
传中石油管道资产将
威门药业举办新春年
杭州西湖黄金周游客
广汽丰田出方案补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排行
·惊爆!八省市游客到贵州免100天门票
·中国龙网、窗口网融媒体赴兴义万峰
·韦元龙创作简历
·未名湖文学社韦元龙(图文)
·走进春天,走进诗歌 --2021第三届“
·王坚:坚持你相信的事,相信你坚持
·滑天下之大稽,权力是人民赋予你抓
·强健中国“芯”
·兴义对危险驾驶“零容忍”
·小罐茶干货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谨防诈骗
老人脑部受伤 经抢救已脱险
店福利院领导赶到区 交纳了医药费
   八卦资讯
IS袭击利比亚东部油
李克强视察棚户区:
山西吕梁副市长张中
人参泡入60度白酒中
习近平2016年首次国
周永康子侄违规开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 广告总代理:贵州元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兴义市龙腾文化事务所
报社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众厦大楼八楼 热线电话:0851-86838086 0851-86871808 投稿邮箱:3237866@163.com网站备案:黔ICP备10200785号
新闻广告热线:15285451888 工作QQ:624554591(龙歌百越)
常年法律顾问 贵州博文律师事务所 李兴武 律师 手机:13885026100,工作QQ:1380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