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在少数金融机构眼里属于流动性较强的群体,因而不愿为其开展金融服务,农民工成了金融服务盲点。
对此,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安顺办事处积极探索“金融服务跟着民工走”的新模式,从2006年开始,先后在广东东莞、福建泉州、云南昆明等农民工集中地成立6个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5年间,服务中心累计行程300万公里,先后为安顺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3亿多元。
金融服务遗忘农民工
“今年要拓展服务内容,让更多农民工享受到金融服务。”3月10日,安顺办事处主任胡良品向即将奔赴各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安排工作。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甘虹告诉记者,农民工当中也不乏有知识、懂技术、想创业的有志之士,然而,他们想贷款却非常困难。一方面,在务工地他们没有稳定收入和资产做抵押;另一方面,在原居住地他们离家多年,银行对他们在外面的情况把握不准,两地银行都不愿给他们办理贷款业务。
“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却没有引起金融行业的重视,导致农民工金融服务缺位。”胡良品说,从2006年起,安顺办事处陆续建立了6家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随身携带“三卡一书”(汇款卡、个人理财卡、联系卡,以及《农民工金融知识读本》)向农民工普及金融知识,并推出“外出创业贷款”、“返乡创业贷款”、“困难帮扶贷款”等为农民工量身打造的信贷产品,同时还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维权服务。
“从事这项工作虽然辛苦,但有不少快乐。”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9年镇宁县农民工杨先前贷款40万元,使企业起死回生;2010年,服务中心从浙江普江引导100余名务工返乡人员创业,在镇宁县建起了水晶加工园区……
5年间,服务中心的10余名工作人员先后为安顺外出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14642.21万元,为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21904.7万元,为困难农民工发放贷款157.95万元;先后为近10万农民工提供过直接或间接服务,帮助农民工维权117起,追讨赔偿金416.87万元。
“安顺经验”引起社会关注
安顺办事处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异地设立金融服务中心有何实际意义?胡良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安顺办事处已在省外设立6个办事处,有16人在外服务,5年来总投入约800万元。然而5年间,服务中心先后为在外农民工、返乡农民工贷款3亿多元,引导农民工向家乡汇款20多亿元。不但稳定了客户、培育了市场,更重要的是还为农民工解决了实际困难,为金融行业树立了良好形象。
“安顺经验”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中农办等10余个国家机关部委,曾组织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到安顺参观考察。
“安顺经验”还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极大兴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黄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认为,农民工金融需求被长期忽略,“安顺经验”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