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起,凯里开展城市文明创建,打造出了“凯里文明”品牌,随后,各种荣誉接踵而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时下,凯里市又积极“备战”,准备申报全国“文明城市”。
但就是这样一座享誉全国的城市,也有让人感觉到“痛”的地方,那就是市民们所说的,厕所少,不方便。“我在凯里大十字找不倒厕所,只得跑进网吧里去方便。”这是市民朱先生遇到的一次让他很难忘怀的“厕所困境”。
近日,有网友就厕所问题“发难”,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网友“发难”:凯里厕所太少
近日,有网友分别在百度“黔东南贴吧”、“凯里贴吧”等发布帖子称,凯里市区厕所太少,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友说,春节前,他在凯里行政中心与金泉湖交界处的一家小卖部购物,其间感到内急,便在周边街道上寻找公厕,未果后,便转回到购物的小卖部求助。
在小卖部值守的是10多岁的小女孩。这位网友对她说:借厕所用用,出点钱也可以。女孩把他请进了厕所。事后,网友掏钱给她,以示感谢。小女孩的回答是:你买了东西,上厕所就不用交钱了。
“凯里市优秀旅游城市,但厕所太少了,在大十字街道看不到厕所,几条主干道也看不到厕所的影子。”这位网友在帖子中如是说。
另有一位叫“耗子与闲事”的网友也到网上“发难”。他说,春节期间应朋友邀请到凯里游玩,到了这个城市后感觉厕所难找。一次,他在州卫校门口,因肚子不舒服要上厕所方便,转了半小时后,经人指点,才在金泉湖门口找到了公厕。
该帖子发出来后,有网友跟帖说在州卫校门口公路下方就有一个公厕,也许是这位网友没有看到。但还是有一些跟帖网友说凯里厕所少,是铁的事实。
记者调查:凯里公厕“面面观”
针对网友的反应,2月23日,记者对凯里公厕展开了调查。调查主要指标是城区公厕的数量,其次是对于市民的“方便程度”以及“文明情况”。
在永华厂区域,记者先是沿环城路进行调查,一个往返都没有看到公厕的影子。
在该路段的“名车广场”处,记者以内急为由向一名保安人员询问“公厕何处有”。这位保安很热情,他说:“这里距离公厕有点远,既然不方便,我带你去找地方。”
随后,他带着记者进入“名车广场”的厕所内。“这个厕所,只是内部职工和购车人使用,不对外的。”保安说。
记者转入相邻的北京东路延伸段后,才看到公厕。此处与“名车广场”有六七百米的距离。
北京东西路、韶山南北路是凯里的城市主干道,但是,在其繁华段(含大十字),街面上能看到的公厕为“零”,相关标志也不多见。
在凯里州林汽片区调查时,记者首先询问出租车司机“到哪里可以找到厕所”。他摇头说不知道。“不行的话,你只有到附近的学校或者车站去。”
随后,记者从这一片区的瑞林花园步行到宁波路延伸段,这一路上,也都看不到公厕及其标志。
在凯里火车站,厕所不算少,最热闹的位于火车站售票大楼和出站口之间,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都会以为这是漂亮公厕,但没想到却只是一栋依附着主体大楼的小房子(如图),很像是临时搭建的。厕所内陈设简陋,光线昏暗,臭气熏天。
位于火车站广场西侧中部的厕所相对比较规范,但如厕路径却很复杂,先是左拐弯(如图),后穿越了右侧的小巷道,再朝前走10多米,厕所才近在眼前…… “像这样的厕所,晚上哪个敢来,万一遭抢划不来。”看到记者举起相机照相,一位从厕所里方便出来的中年女子搭讪说。
记者在凯里火车站调查的第三个厕所位于在火车站广场南侧与西侧交叉处。
这其实是一座很简陋的厕所,只有一个便坑,厕内空间也就1平方米左右。这还是一座具有安全隐患的厕所,因为在如厕的过道堆放着大量蜂窝煤球,比人还高,一旦出现垮塌,伤及人员,后果不堪设想。
但就是这样的厕所,“把守”的妇女硬是“征收”1元“入厕费”,高于凯里地区0.5元/人次的标准。
有知情人说,像这样的厕所是临时搭建的,因为常有旅客需要方便,一些商户见有利可图,便随意搭建了一个“厕所”来创收。
凯运司车站是凯里地区最大的车站,然而,车站的厕所与“凯里地区最大”一点也不匹配。
这里的厕所就在候车大厅旁侧,空间狭小,有10个大便坑,3个小便槽。记者入厕时大便坑已爆满,“过剩”的7、8名“内急旅客”只得在“厕厅”里等候。
看起来,这厕所的大便坑有“档次”,因为是“包厢式”的,可是多数便坑残留着粪便。一些便坑的“门板”或墙壁上充斥着招聘“男同性恋”、提供枪支弹药等“另类广告”……所谓“档次”,都让这些乌烟瘴气的东西给冲走了。
游客说法:为上厕所花钱吃饭闹笑话
调查中,记者就厕所话题与10位居住在不同区域的市民展开了交流,所有的人都认为凯里厕所太少,不方便。当中有7层的人称其住所所在街面上看不到厕所。
家住凯里万博片区的杨先生就有一段关于厕所的“痛苦”的记忆。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杨先生在外应酬完毕回家,途经凯里万博时,感觉肚子不舒服,有要“拉”的感觉,他本想硬撑着到家再“解决”。
可是,肚子里的东西越强忍越是要“出来”,杨先生又急又痛苦,在万博广场转了一圈,未发现公厕。
无奈之下,他致电向女友求助。女友说:好像只有附近的腾龙酒店……
听到“腾龙酒店”几个字,杨先生不等女友把说完话,就挂掉了电话,后抱着肚子往腾龙酒店而去。
到了酒店,他也顾不得有人在门口“把守”,推开大门,直奔厕所,弄得保卫人员直愣愣。
“要是晚进1分钟,我肯定要在大街上出丑了。”回忆此事,杨先生心有余悸。他认为,如果凯里厕所多一点,而且容易找到,这样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让凯里朱先生印象最深的“厕所话题”是一次到网吧上厕所解急的经历。
朱先生说,去年“十一”黄金周,因为有朋从远方来,他喝了太多啤酒,路过大十字时内急,转了半天也找不到公厕。后来,他看到了网吧标志,便以找人为由,钻入网吧,这才解决了问题。“厕所问题,真不是小问题,急起来,比什么事情都急。”朱先生深有体会。
“我知道凯里的公共厕所很少,要在大十字,内急了我就去像西餐厅,在那里上厕所很方便。”凯里市民黄女士说。
本地市民认为凯里厕所少,不方便,那外地游客又怎么看呢?
记者在QQ上采访了多次到黔东南州捐助贫困儿童的“山东哥哥”隋刚,始料不及的是,他对凯里的公厕,很有意见。“我在凯里,两次遭遇过‘厕所困境’,其中一次还闹了笑话,现在谈起这事,朋友们还在笑我。”这就是隋刚的声音。
2009年5月下旬的一天中午,他和两位同伴去台江看望他们正在资助的孩子,途经凯里时,有意在这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里逗留一下。
在韶山南路上,隋刚内急,但转了半天未看到厕所标志,敝得不行,伙伴给出了个主意,就是找家饭店吃饭,上厕所的事自然就解决了。
隋刚采纳了这个建议。
随后,三人在一个小巷道里找了家小餐馆,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隋刚说,他四次到凯里,深切地感觉到这座城市厕所不够用。“其实,不光是凯里,台江、麻江、三穗等县,也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隋刚说。他建议多建厕所,还要做好标志,“我们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找厕所就主要看标志。”
原因剖析:城市规划“先天不足”
在采访中,记者查阅了大量关于城市公厕的资料。有专家指出:一个人从有便感后可以坚持5至10分钟,这段时间的步行距离约为300至500米,所以公厕规划建设应该在500米之内有一座公厕。
而国家住建部(原建设部)也出台过关于厕所的设置标准:城镇公厕一般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一座,其建筑面积一般为30至50平方米。
按照住建部出台的标准,像凯里市这样有20多万人口的城市应该有60多座公厕(不含社会公厕)。而记者了解到的凯里公厕数据则只有40多座,其中属于环卫处管理的有22座,余下的是社会公厕。
如此看来,市民和外地游客反应凯里厕所少的事实,是有“理论依据”的。当然,“官方”也承认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关于凯里厕所少的话题,经常成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议案或提案上的“座上宾客”。
什么原因造成凯里厕所数量不足呢?
根据记者调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公厕建设规划不够细致,致使凯里出现了公厕数量不够,布局不合理的现状。
凯里市城市管理局一位负责2011年公厕建设项目的干部阐述了未将公厕列入城市规划带来的“后果”,要在老城区建公厕,建不起,没有地方,要建的话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选址、拆迁和补偿等,这需要很多钱。“凯里城区近年来之所以没有建更多的厕所,并不是不重视,的确是选址太难。”
就城市公厕问题,记者在采访黔东南州政协委员、凯里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王春时,他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
王春说:凯里市对公厕建设历来是很重视的,特别是2006年以来。但鉴于选址难等原因,只能逐步去解决。在 2007年,市人民政府就投入巨资,在市区修建了8座旅游公厕。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将投入300多万元,再新建5座五星级的公厕,目前,该项目已在实施中。
“现在,凯里市正在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公厕是这项申报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硬件条件,所以,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符合标准的公厕,出现在凯里街头。”王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