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步走”策略
织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金黔在线讯 投资60亿元、年产60万吨的织金县能源工业化项目——煤制醋酸项目在完成“三通一平”工程后,目前已顺利进入开工建设阶段。按照预期设计,该项目将于2013年建成投产。
拥有煤、磷、重晶石、铁矿等26种矿产资源的织金县,按照“三步走”的近景发展策略,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一座西南地区最大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正在该县逐步形成。
吸引企业投资入驻是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落脚点。织金县县长高青这样认为。
该县积极探索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专业化精英队伍。形成了统一领导、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统一服务的“四统一”管理,探索出一条“自成体系、财政独立、封闭管理、自我发展”的运行模式,打造了便捷、高效、宽松的服务平台。
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倾斜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基地交通路网、污水处理厂、通信等专项规划,加强与企业沟通协调,为投资企业做好征地、拆迁、安置等前期工作。
为了把投资硬环境这株“梧桐树”打造好,该县积极实施基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铺平建设道路,使之进得来、住得下、能发展。同时多方筹措资金,采取财政投入、贷款、B0T或BT等多渠道融资,使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快速实现了“七通一平”工作。
织金县是我省三大磷矿区之一,磷矿储量达14.9亿吨,占全省磷储量一半有余。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地质储量129亿吨,可开采量达107.60亿吨,磷矿伴生的稀土储量达190万吨,加上有利的气候地理特点,正在不断完善的立体交叉交通网络,得天独厚的资源组合优势,成为建设新型能源工业化基地的坚实基础。
按照“园区化承载、产业化集群、一体化开发、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的建设思路,经过高起点谋划,该县在基地规划布局了煤炭工业、煤化工、磷及稀土化工、煤电工业、新型建材、综合加工、物流运输、管理服务“八大功能”区域,在编制完善总体规划及其相关子规划的基础上,《织金矿区总体规划》、《织金矿区矿权设置方案》、《中石化织金“煤电化”一体化基地规划》等规划已获得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批复。
基地建设还采取了省、地、县三级联动的方式,形成合力,共同协调和处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障基地建设顺利推进。按照设计规划,基地总投资将达1800亿元,建成后年均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上,年均税收2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5万余人。
随着锦麟公司“80万吨中低品位含稀土磷矿石分离试验”项目、中海油参股投资134亿元的织金磷化工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文家坝煤矿、肥田煤矿、中国国电集团投资50亿元的织金电厂首期2×600MW项目等一批大项目的陆续开工投建,织金县已初步形成了工业经济大发展的良好格局。
该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到“引进一批资金实力雄厚、技术管理实力强、大型和特大型国企或民营企业入驻”上,通过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力求以大手笔培育大项目、大项目推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
“抓大”策略带来了可喜收获。记者在织金县循环经济新区了解到,继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以后,今年下半年,投资180亿元的煤制聚烯烃项目、投资73亿元的三坝等4家煤矿、投资8亿元的甲醇项目等将如期开工。在规划范围内,2012年,投资280亿元煤制天然气项目、湖北宜化投资30亿元的2×330MW项目也将开工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