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犟牛姐”,“担忧嫂”,“大脚三姐妹”,“拼命三娘组合”……
女路政,人人有雅号
贵州交通系统完成高管体制改革与燃油税费改革之后,一大批女同志走上了路政执法岗位,从此,高速公路上,有了女子路政执法队员的身影。
半年前,安顺高管处西秀路政执法大队组建。45人的队伍中,女队员就占了23人。组建之初,23名来自各个行业的女队员忐忑不安地来到新的工作岗位,由于能吃苦、勤学习,上岗不久,她们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并顶起了西秀路政执法工作的“半边天”,这令同单位的男同胞们也刮目相看。
高速路政来了群“娘子军”
2010年9月,安顺高管处西秀路政执法大队开始组建,按照编制,西秀路政执法大队共有队员45人。9月29日,45名队员来到大队报到。名册显示,女队员竟然有23人,占了一半多。而且,这些女队员的年龄都偏大,最大的53岁,最小的36岁,平均年龄43岁。
45名队员很快被分成一、二、三个中队上岗。此后,高速路上终于出现了身穿制服的女执法队员,打破了只有男执法队员的局面。
得知大队有了一半多“娘子军”,一些男队员暗自叫苦,担心今后会被她们扯了工作的后腿。
进入高速路政以前,23名“娘子军”都在其它单位工作,有的是在征费站收费,有的做征费稽查,还有的是做公路养护,这和路政执法“风马牛不相及”。进入路政执法大队后,女队员们也是忐忑不安,担心不能胜任新岗位的工作。
上岗后,所有女队员都从零开始,边干边学。队员们还记得,她们的第一次任务就是记清所管辖的路段:即沪昆高速清镇路平坝天龙至安顺南征费站,管段总长41公里。随后,大家又随老队员上路,识别高速路上的各种道路设施和标识:“这是玻形梁,这是反光道钉,这是立柱……”
执法大队又分外业和内业。所谓外业,就是每天在管段路面进行三次巡查,如遇交通事故后,还要勘查现场,制现场图,让肇事驾驶员确认签字,为今后赔偿提供依据,以维护高速公路的产权;内业即要根据第一手资料,参照法律法规对交通事故的赔偿进行处理,结案后,归类存档。
由于肯干肯钻,不到一个月,23名女队员便进入了工作状态,从巡查到交通事故的勘查、处理结案,个个都是一把好手,这令刚开始有偏见的那些男同事感到吃惊。
“娘子军”们个个有雅号
去年11月,即西秀路政大队组建的第二个月,按照上级要求,大队辖区的高速路要进行路产设施调查,为安顺高管处建立路政内业资料库,为采集原始数据,女路政队员聂兰、张莉丽、李秀来自告奋勇担当这一工作。
每天一早,聂兰、张莉丽、李秀来便来到高速公路上,边走边测量、计算,然后登记有多少行道树,有多少颗反光道钉,公路留地的面积是多少。每天,她们只能走3至4公里。如果有一个数据不准确,一公里路她们要来回走好几遍,反复进行核准为止。有队员为她们粗略作了一个统计,从去年11月至今,三人已经冒着风雨走了上千公里,相当于从安顺徒步到云南两趟。于是,她们三人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大脚三姐妹”。
然而,随着时间的增加,23名女队员的职业性格都“暴露无遗”。53岁的陈桃芬是大队年龄最大的一位女队员。大队领导照顾她年龄大,不让她上路处理事故现场,她却不领情,争着闹着往现场钻,领导气得骂她是犟牛,于是“犟牛姐”的名儿就在同事中叫开了。抗凝的10多天时间里,女路政队员王远娟与丈夫都奋战在一线,王远娟只好每天电话遥控儿子到邻居家借钱到外面炒饭吃,最终获得了“狠心娘”的名号。
“拼命三娘组合”,这是队员们送给陈亚萍与晏丽的雅号。在“抗凝保通”工作期间,沪昆高速公路天龙大桥上33辆车追尾,陈亚萍与队友一起忙着抢救受伤群众,由于救援及时此次事故无一人死亡,但陈亚萍却没赶上见母亲最后一面。晏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一进入工作,她出事故现场图最快,测量数据最精准,抢险救援最拼命,疏导交通最认真。
大队组建后,赵丽被安排到路政内业岗位。路政内业工作要求从业人员要精通的路政相关法律法规有十多部。如果正常情况要学习3-6月才能掌握,但赵丽却一月就胜任了内业工作,“速成快餐”很快成了她的雅号。
高速路上的铿锵玫瑰
女队员中,还有两个“担忧嫂”,她们是副大队长李霞、副大队长张翠英。
李副大队长分管后勤,全队人的吃、喝、拉、撒、睡都在心,一葱一蒜,一笔一纸处处操心;张副大队长协助分管安全,她编印了《上路处理安全小常识》等宣传资料分发给大家,她整天唠叨的是:安全,注意安全。这两名女队长整天操心,唠叨,同志们称她们是“担忧嫂”。
其实,以前,路政执法给这些女队员的印象是开一辆执法制式车辆,整天在高速路上转悠,看上去挺威风,但成为路政执法的一员后,现实很快扭转了她们此前对路政执法人员的看法。
今年1月下旬的一天,副大队长袁俊辉带着女路政队员李惠萍、梅德玉、唐金玉等同志在云峰服务区查处一辆超载运输车辆时,驾驶员拒不接受处罚,反而辱骂路政队员。女路政队员态度和蔼地给驾驶员敬礼,再敬礼,说理,再说理,但驾驶员却将唾沫包在钱里,扔到路政队员们面前说道:“给你们买药吃。”女路政队员按规定给他办理了超限运输手续,流着眼泪敬礼送他离开。
由于是在高速公路上执法,可以说,车祸处理现场,每个队员都碰到过惊心动魄的危险。车祸发生后,路政执法人员第一个先到,又是最后撤离,撤离收安全椎时,是最危险的,因为此时,不断有车辆经过。有队员说,在高速路上执法,可能就是一瞬间,就会与同事亲人阴阳两隔。
今年1月26日下午,晏丽与另两名男队员在天龙段下行线巡查时,亲眼见对面一辆面包车侧翻,停下车后,晏丽与两队员立即跨过绿化带,来到面包车旁,将一名被困人员救了下来,幸好,这起事故无人死亡。在打120后,一辆辆“呼呼”从身边驶过的车提醒了晏丽,她立即脱下身上的反光背心,往面包车后方猛跑,边跑边喊:“前方车祸,慢!慢!慢!”跑到200多米的地方后,她站立路边,做着慢行的手势,一辆辆快速驶来的车见状,立即放慢速度,缓缓通过车祸现场。
现场处理花了1个多小时,晏丽就站在原地,在寒风中举着手做了1个多小时的慢行动作。
西秀路政执法大队从成立至今,办理路政案件200多起,结案率约达95%,索赔率约达93%,无一案件被投诉。今年3月初,大队还被省高管局评为“文明执法单位”。领导对这些女路政队员的评价是:高速公路上铿锵玫瑰,顶起路政执法半边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