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切实转变扶贫开发方式确保到二○二○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王富玉等出席
金黔在线讯 2月26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一五”我省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
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讲话,副省长禄智明作会议总结,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华祥、省政协副主席左定超、武警贵州省总队政委戴建国出席会议。
会议肯定了“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新成效,分析了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指出贫困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还是社会问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力量上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工作中只能多出成效,不能再出问题;重点县这个“贫困帽”只能勇摘,不能死保;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完成时限只能提前,不能拖延。
王富玉强调,做好“十二五”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要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坚持三个“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第一民生”抓紧抓好,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按照国家扶贫标准,到2015年贫困人口数量比2010年减少一半,实现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00个贫困乡“减贫摘帽”;全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大幅提升。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调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推动扶贫方式转变,在扶贫战略上,坚持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首要任务,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在扶贫方针上,坚持开发式扶贫,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扶贫对象上,在对五保户、没有劳动能力家庭等特殊贫困人口给予长期社会救助的同时,重点对扶贫标准以下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进行扶持;在扶贫目标上,不仅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更要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努力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二是把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好特色优势种养业发展计划、农产品加工计划、农产品流通计划、农村服务业发展计划、农村合作组织发展计划、产业技能培训计划、劳务输出计划、农业科技普及计划、城镇化带动计划、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计划等“十大助农增收措施”。三是把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区域推进、连片开发步伐,集中力量进行克难攻坚。四是继续加大探索力度,开展整县推进试点、高标准推进威宁试点、深入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大力推进小额信贷扶贫试点,探索具有贵州特点的扶贫开发新路子。五是完善“减贫摘帽”机制,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搭建扶贫融资平台,加强扶贫开发制度建设,推动政策性扶贫向制度性扶贫转变。六是大力开展帮扶活动,扩大省领导“集团帮扶”范围,拓展党建扶贫和“四帮四促”工作的广度和深入,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王富玉强调,要加强党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为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要更新观念,破除等靠要的思想,破除甘居落后的思想,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切实加快发展步伐。坚持党政主导,强化部门协作,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渠道,形成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将扶贫任务按年度进行分解,把扶贫开发的主要责任捆绑到县乡,实行“倒计时”,强力推进。认真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促进转变作风,切实提高工作成效。
禄智明对当前工作进行了安排,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要切实解决好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又要集中力量推动一些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工作。要抓紧制定“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扎实做好集团帮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试点、整村推进工作、贫困县“摘帽不摘政策”、毕节试验区和威宁试点和当前专项重点扶贫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良好开局。
会议表彰了2010年度扶贫开发工作目标绩效考评先进单位,签订了《2011年度减贫摘帽目标责任书》。
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市(州、地)党委和政府分管“三农”工作的负责同志、农委主任、水利局局长、扶贫办主任,各县(市、区、特区)党委或政府分管“三农”工作的负责同志、农委主任、水利局局长、扶贫办主任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