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英寸铝合金轮毂尺寸与车身搭配比较协调,外扩的叉型设计较为美观,但也增加了泊车刮蹭马路牙或立柱的风险。此车型所搭配的轮胎为邓禄普SP Sport轿车轮胎,较为注重降噪性能与长使用寿命。其尺寸为215/55 R17,对于追求安稳的MPV来说轮胎可以再略宽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M6在外观整体做工方面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或其他自主品牌粗犷的风格,而是在钣金冲压工艺上更为细致,几乎看不到接缝不均匀的状况。就连前灯与进气格栅上沿也设计了密封条用以阻挡异物或雨水直接飞进发动机舱,同时它还起到一定的隔音作用。
● 内饰


中控台整体造型还没能摆脱日系原型车的影子,平直的音响、空调按钮区域是其自有的特色。材质方面,整个中控台均使用了硬邦邦的塑料,表面仿皮质花纹处理,看上去还可以。板块之间的接缝比较均匀也还算细致,基本上能和合资品牌打个平手。

方向盘的尺寸略微偏大,粗细程度比较合适,大多数人握起来应该会感觉比较充实。软质的方向盘外圈手感不错,中间区域全部为硬塑料。多功能按键仅为四个,只是能控制音响而已。方向盘左下侧提供了一些方便、实用的功能,诸如后视镜折叠、大灯高度可调等等。很多人认为大灯可调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但其实车辆空载、满载以及后备厢装入货物时车头会略微升高或降低,为达到最佳的照明角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大灯高度进行修正。


中央控制区域设计得比较简洁,按钮全部为汉字,功能一目了然,十分容易上手。按钮操作舒适;旋钮阻尼感尚可;液晶屏幕的显示细致程度还与合资品牌有着一定差距。全系标配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很符合大众口味。需要注意的是:手动挡车型一键启动需要踩住离合器,与自动挡踩住刹车小有区别。左右双温区自动空调全系标配,突出了性价比。高配车型还在车辆右后侧装有独立蒸发器与鼓风机,前后两套空调系统可独立运作,后排乘客会更为惬意。

变速杆被集成于中控台,这与普瑞维亚相同。位置离手部不远,实际驾驶后没有出现用手去够的状况,比较符合人体工程学,使用起来很是方便。

手套箱带有阻尼,这是比亚迪的传统,我比较欣赏。它内部形状很不规则,深度也有限,我对它的储物能力表示不满。

飞航式手刹是个出彩的地方,我喜欢这种新潮的使用方式。美中不足的是它设计位置过低,对驾驶虽在一定安全隐患。




从车外看上去这个天窗尺寸不小,但实际发现它完全继承了普瑞维亚不实用的特点。这个遗憾就留给厂家去深思吧。

在环保问题被越来越被重视的背景下,全手动模式是不是一种很低碳的行为方式呢?
● 座椅、空间

我试驾的这台2.0豪华型全车座椅为织物材质,看上去廉价很多。但经过实际体验后发现它的防滑性还不错,而且软硬适中,心理上平衡了很多。织物座椅的清洗难度高于皮质座椅,但低于绒布材质,还算省心。

我们来看看重中之重的第二排该车都提供了那些东西。首先,与第一排相似的座椅坐上去比较舒适;其次它左右两侧均有扶手,很贴心;第三,顶置出风口可空调开关给了后排很大自由度;第四,上下车踏板为乘客提供了切实的便利;最后,电动升降车窗很不错,比一些使用负压而无法打开的车窗强了很多。

这一排的空间很是重要,从图上我们也能很容易看出其优势。座椅可前后滑动及调节靠背角度,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姿势。

第三排座椅同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虽然头部、腿部空间不太富裕,但临时搭乘并不会感到非常不适。

『满载情况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快速翻折座椅开关不可少,因为它能够为最后排乘客上下车提供极大便利。只是开关设计在了两个座椅靠背内侧,从外面使用起来还是有些不够方便。

第三排座椅不折叠时后备厢空间仅为504升;单独放倒靠背能够带来1560升的空间;当把座椅完全翻起后空间可增至2520升,变换比较灵活。后备厢地板平整,实用性很高
● 试驾感受

2.0升M6使用了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发动机,电气设备由博世提供,最大功率103kW(140马力);最大扭矩186N·m。从参数上我们可以看出该款发动机最大功率以及最大扭矩爆发点较晚,属高转速发动机,动力输出同主流合资品牌发动机相比相差无几。该发动机怠速运行时转速较低,如此调教是为了尽可能节省燃油,所以此时表现比较安静。当转速超过2500转后噪音增加明显。

五速手动变速箱换挡行程略长,档位较为清晰,整体感觉在国内自主品牌中处于中上游水平。离合器较轻,结合点较为模糊,松离合时不容易找到结合点。这一点在顺畅道路上行驶时基本不会有体现,但如果遇到堵车或者倒车时很容易因此而熄火。另外离合器踏板行程过长,一踩一抬比较费力,这些都需一段时间去适应。与大多数手动变速箱一样,出于保护一档须低于10km/h才可挂入,随后的各档齿比结合紧密,换挡冲击感较小。


由于车辆的轴距较长,四轮也分布得比较靠近边角,使得车辆在行驶中比较平稳。纵臂扭力梁后悬挂为车辆提供了良好支撑,悬挂整体感较强,基本没有松垮得感觉。过弯时车重对侧倾起了一定抑制作用,坐在车内得乘客不会感觉到过大摆动。


由于是台商务车,其油门调教得非常缓和,而且1.7吨重的车身也限制了动力发挥。若大力踩下油门踏板时车辆并不会给你很大反馈,而是略微增加节气门开度,平缓加速,感觉像是电子节气门在你脚下和发动机之间垫了块海绵,任由你怎么踩,最终传给节气门和喷油嘴那边的力度都是那么一点点。当转速超过3000转时扭矩缓慢释放,并没有因为临近最大扭矩而爆发出突如其来的强烈加速感。欲降档拉高转速提速是个很不明智的举动,因为这只会让发动机咆哮得更猛烈,而车速却不会因此而迅速攀升。在时速80km/h时发动机五档的转速在2200转左右,此时噪音和动力达到了一个平衡点。

制动系统全部由博世提供,前通风后实心盘四轮碟刹力度比较线性,最开始的20%阶段制动感基本不会感觉到,深踩一些刹车力度较为柔和。当用力再踩一些后能明显感觉到车辆重心前移,车头下沉。
总体来说整车的地盘比较扎实,稳定性不错;厚重的车身抑制了发动机性能发挥;变速箱受离合器踏板影响比较难以捉摸;悬挂对路面的过滤比较干净,缺乏一些应有的路感。对于在城市中穿梭而又需要平稳的MPV来说,M6可以满足。
● L3——时尚、靓丽的城市家用轿跑 厂商指导价:7.98-11.88万元
本次试驾车型:1.8CVT尊贵型 售价:9.28万元

L3作为一款主打城市年轻群体的运动化轿车它的包围呈时下流行的X型设计。熏黑前照灯以及发动机盖隆起的线条都赋予了它鲜明的个性。这也正是其目标消费群所关注的。


车身尾部相比前脸要收敛了不少。特色的LED尾灯必不可少,剩下的还有车顶的双模式电动天窗和鲨鱼鳍天线。有趣的是这支天线里面藏有GPS卫星定位天线、静电放电电极以及顶配车型的移动数字电视天线。使用与美观一举两得。

后备厢门的摄像头意味着该车装备了倒车影像。1.8升车型均标配此功能,并集成GPS导航,性价比很高。


中控台还是走了日系设计路线。材质与M6相同均为硬塑料,只是颜色上M6的浅灰色商务气息更浓一些;而L3的浅黄色更贴近家用。做工方面俩车也很相似,基本上没有接缝不匀或毛刺现象,表现尚可。空调旋钮阻尼感略差,不及M6,但宽大的按钮比较利于操作。

中央手写触摸屏分辨率中等,1.8升标配GPS导航以及倒车影像,顶配还增加了移动电视功能,比较符合国人的使用特点。需要说明的是:倒车影像的引导线不能随方向盘转动而移动动态指引,仅仅是通过不同颜色区段提示距离,有些遗憾。

此款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0kW(122马力);最大扭矩160N·m,动力参数与同级别发动机差距不大。怠速时的噪音比其他发动机会稍稍大一些,发声部位很可能是气门。在1.6升排量极其火爆的时代比亚迪反而高调推出1.8升发动机,其目的显然是为了不与动力相妥协。

CVT变速箱依然来自比利时邦奇南京工厂。它可模拟六个档位并带有S运动模式。很明显这台变速器并不符合L3城市轿跑的定位。放在D档模式时,发动机会维持一个比较低的转速,这样设计是出于节油和平顺性考虑。当拨动到S档位时,传动比降低,此时发动机转速升高,以便随时获得动力。虽然CVT不太适合激烈驾驶,但其优秀的平顺的换挡感觉以及节油性能却非常有利于城市驾驶。

在行驶时1.8升发动机再和CVT匹配后的动力输出比较平缓,但是该车的油门灵敏度非常高,稍微踩下油门踏板瞬间便能感觉到发动机开始提升转速,这种随叫随到的动力会给人以听话的感觉。提速时发动机噪音增加比较明显,车速上升得比较慢。

后悬挂弹簧液压避震杆一体式设计,从理论来说响应速度应该会有一些提升,整体感也会强一些。但实际发现纵臂扭力梁后悬挂虽然略微带着一丝韧性,但遇到颠簸时还是会感到一些松散。
● 总结
通过对这两种新车型的试驾可以看出比亚迪在一点一滴进步,虽然在很多方面与合资品牌还有一定差距,但它却摆出了一副诚恳学习的态度。M6由于引进的起点较高,所以该车的许多方面还是很有竞争力、很值得称赞的。它本身的定位为“政、商、家”,但我认为其13-23万元余元的价格以及庞大的车身对家庭用户吸引力不大,而中小型企业很可能看重它的实惠、高性价比以及后期养护便宜,它们可能才是M6的主力买家。L3如果想进一步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就应该在先从内部设计和选材上再下一些功夫,因为这个群体的人们接受新事物很快,而且也较为挑剔,满足他们光有科技装备时不足以打动他们的。这次试驾也让我第一次与美丽的厦门有了回亲密的接触,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来这里吹着海风,享受大自然的沐浴。(文/图/摄 汽车之家 朱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