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厉的中国“虎妈”和放任孩子天性的美国母亲,你更认同谁?
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育儿书,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该书介绍了蔡美儿如何以“中国式”方法管教两个女儿,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女儿最终脱颖而出在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大厅登台表演钢琴等等。有美国人恐慌,美式教育是不是要败给中国“虎妈”了?“虎妈”代表的传统教育方式是否真的战无不胜?
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教育观念是非常不同的。一百多年来,美国人的教育观念建立在教育家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上,对孩子十分自由、尊重、放纵,这样的教育,和中国的价值观十分不同。美国人是很有危机感,最近有国际组织在全世界范围有一个学习能力的调查,结果上海的中小学生排名第一,又让美国惊慌了一次。
蔡美儿的书一经推出立刻成为一种鲜明的个案,美国读者受到一种冲击,可能这种教育更厉害。《华尔街日报》甚至用“为何中国妈妈更胜一筹”这样明确的舆论引导句式来看待这件事。
200多年前的法国思想家卢梭,他的代表作《爱弥儿》第一次提出了要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的地位,要让儿童像儿童一样地生活,让儿童自由自在的发展,他的这种教育观叫做自由主义教育,并且影响了全世界。
到了20世纪初,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全面继承了卢梭的思想,这个人的哲学思想是实用主义,在儿童教育思想上就是以儿童为中心,这对美国、对全世界的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百年来,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美国影响深远,所以孩子在美国的地位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让你难以置信。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世界上将近200个国家签署,但是美国不签署,理由是什么呢?美国人认为,他们国家的儿童享有比这个公约更高的权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蔡美儿以中国式教育传统的代言人的形象出现,宣扬一种专制的教育方式,甚至可以侮辱孩子、贬损孩子,让他有抗挫折能力,写不完作业不让吃饭,不许参加活动等等,这些很私人的教育方式如果变成一种学习对象,就很可怕了。
按照科学研究,孩子在10岁之前一定要培养起道德智能,10岁对任何孩子来说都是最佳教育期。道德智能是什么概念呢?最核心的是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按照专家们的研究,孩子在1周岁以前,父母要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这时候讲道理没用,饿了就得喂,哭了就得抱。从2到4岁,父母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敢于对孩子说不”。为什么呢?这个时候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他(她)能够说300到1500个单词,语言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时候。这个时候给他说“不”告诉他这个好可以做,那个不好不可以做,孩子就会建立起辨别是非的规则,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事好,要做好孩子。
孙云晓认为,相当多的中国父母是不合格的,相当多的父母觉得这么小还要教育吗,孩子骂人、打人,很多父母不仅不制止,还乐,以为这是孩子聪明、长大了的表现,没有这个概念和意识。中国的早期教育非常落后,0到6岁的教育是最落后的教育。
“虎妈”的十条家规
1.不准夜不归宿;
2.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
3.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4.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
5.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
6.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
7.不准有科目低于A;
8.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
9.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10.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我觉得也不能泛泛地说认同不认同虎妈式教育。在孩子很小就是1周岁之前,他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就是吃喝拉撒睡,我的感觉是这么小的宝宝的要求都是合理的,但是父母在满足他合理要求的方式上存在着多种选择,我常常认为正是这种选择奠定了在他“懂事”以后的好多行为方式。是一种暗示和导向作用吧。但是当宝宝逐渐“本事”多了以后,就有了更多的要求和喜好,对于一些不好的行为倾向,我认为还是该坚决喝止的,需要一些“虎妈”式的强硬。在另一些不涉及原则性的方面,尽量满足他的好奇心,或者说给他的探索和成长一个“交待”。――杜慧仪
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教育方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只要家长坚持原则坚决不动摇,就能出成果。只要按照一定思路教育出来的孩子,也肯定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怕的是家长自己的态度本来就摇摆不定,再要求孩子的同时不要求自己,让小孩子看出破绽,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说这个教育方案就失败了80%了,剩下的20% 就得靠旁人来挽救了。孩子虽然是一张白纸,但却是很狡猾的。――杨弼麟
“虎妈”式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缩影,打骂紧管样样俱全,甚至还过之。只是孩子没有童年的乐趣,这样的童年是不是改改名儿了呢?传统教育有其的好,可是如果全盘继承话,所谓孩子哪里还会有什么花儿一样的朝气。也许,虎妈式教育的成果其实就是中国现在教育的缩影,这样的教育的诟病不需要举太多例子大家都知道了的。――杨文
突然间脑海里一遍遍的浮现出上下班途中看到的背着沉沉的“大”书包而压弯了背的小学生,想用两个字形容,那便是“怜悯”。当然不学习不行,科科都0不行,不是每一个人想看到的,可是过于负担,那便是社会的负担。不足10岁的小学生往往要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参与一个又一个莫须有“好”的补习、培训班。压垮了的腰杆又能怎么样?压迫式、胁迫性的教育不如转变为教会方法,学习的方法、更多的遇事处理问题的方法。――李斐
我的父母教育是两个极端,爸爸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家长教育,和“虎妈”的教育方式雷同;而妈妈是典型的美国式教育,随着我自己发展。所以我家的结果甚是诡异,和妈妈走在街上像是姊妹,从小到大的恋爱经历她都知道,不喜欢叫妈妈反而经常开玩笑叫姐姐,妈妈甚至会给我中学的恋爱出谋划策,似乎她觉得孩子学习还行就不用管了,她自己不要太过就成。而爸爸的传统教育是宠到极致的情况下也管到极致,不准学驾驶,不准偷偷开车练车,每天必须练琴,每门课需要达到多少标准才算成功。不过我还是很庆幸能有这样的父母教育方式,一紧一松,互补互利,中国的教育方式可能会造就一个中国意义上的成功,但在美国人眼里,这样的孩子绝对不是成功的孩子,失去孩子的本性又不灵活缺乏想象力,况且中国人这样的教育方式似乎为孩子而活了。――胡倩
我不太认可,当然也不排斥。从根本上说我觉得家长的教育方式是个人的事,无论是严母或是慈父都是个人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建立在个人成长经历基础上的,看看虎妈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严格的家庭教育将她培养成了一个优秀的学者,因此,她不觉这种方式有什么弊端,反而为自己接受了这种方式感到庆幸不已。――贝拉
虎妈的教育方式有点地狱式的,不过假如我是虎妈的女儿,我会庆幸自己生活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因为在人未成熟懂事之时,过度的自由放纵是不合理的,虎妈的教育虽然严格,但两个孩子并没有变成抑郁症或者书呆子,她们和母亲的关系还是很融洽的嘛,而且除了读书厉害在其他方面也很有建树,这种亦师亦友的母亲值得很多家长学习,我们不能完全肯定美国的那种自由放任的家庭教育,但也不能不改变中国家长只懂严格要求孩子学习而不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的状态。――高欣婷
我把这个个案理解成因材施教。离开了具体的家庭环境、社会氛围,以及最重要的教育客体――孩子本身来谈教育方式是不合理的。――吴迪
不认同,事实已经证明了,悬梁刺股的东方,几百年前就被个性解放的西方超越了。看《红楼梦》,贾政骂宝玉,都是一口一个“畜生,岂有此理”,宝玉连娶谁这个问题都要由贾母即他的奶奶做主,最后没有娶到黛玉,而娶了宝钗。黛玉含恨而死,宝玉离家出走。关于虎妈式的教育(千篇一律学好文化课和拥有一门父母指定的特长),我认为是强行让孩子用可能最不擅长的一面去和别人挑战;再次,到了现在这个年代,已经十年一大变了。父母的世界观毕竟是滞后的,你虎来虎去,虎的大多是被时代淘汰的东西。我小的时候,至少有两门家长和老师强逼练成的技艺现在无处可用了:算盘、钢笔字。其实当时还不如练练毛笔,起码是个国粹。――马超
不能简单的分辨孰是孰非,任何教育方式都有它可取的一面,中式教育能够迅速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但是却抹杀了孩子们优越的想象力;美式教育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却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吸收别人优秀的教育经验,对孩子进行最合适的教育,也就是不选好的、只选对的。――李特
又一个新闻炒作而已。――冯晓君
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两种教育方式各有所长,目标却只有一个:从育人出发,让孩子们能收到良好的教育。“虎妈”式教育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但是这种规定却确实限制了孩子自由,凡事应该坚持适度原则,两种教育方式在某些方面可以取长补短,这样,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融洽。――刘鹏飞
我二十六岁了,依然不能做到明辨是非,按照科学研究的说法,我的心智停留在了十岁以内,抱歉各位,请大家不要见笑一个不到十岁的儿童的判断力。小儿痴呆认为虚度青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小儿痴呆还认为童年属于吃喝玩乐,属于上树爬墙,属于偷鸡摸狗,属于撒尿拌屎,也属于对抗家长的暴力民主。小儿痴呆很坏,小儿痴呆认为,母老虎妈妈教育出来的女儿,到头来一样会追述青春,会后悔莫及,会在七老八十的时候偷偷练习上树爬墙,偷偷练习偷鸡摸透,练习撒尿拌屎,她会在得到了那些虚荣之后遥望她得不到的实在,得不到的低级趣味。也许在教育问题上,永远没有好坏的标准,谁还不是看着别人的老婆香,自己的孩子好了呀。――魏肖迪
教育是一种结果导向产业,这其中有万千方法都可以借鉴,但最关键的不是你知道有多少种方法,不是你想成为“X妈/Y爸”或者想培养出“XX女孩/YY男孩”,而是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和你自己吗?虽然儿童从小开始是一个可以塑造的个体,但切莫觉得他/她只属于你,他/她会渐渐成长为自己,可能你需要的不只是某人的育儿书,而是自己写一本――你必须从一个制造者向引导者转型。――小迷
“虎妈”式教育不能用简单的认同不认同来概括,毕竟事物都有两方面。记得徐静蕾说她现在的书法都是小时候爸爸硬逼着她练习才形成的,她现在挺感谢他爸爸的。他爸爸的教育模式应该跟虎妈式教育如出一辙了吧?小时候父母不逼着自己去学习什么专长,结果到现在无一技之长,有时候反倒想让父母管的自己严一些。不过也有同学家里教育很严格,结果导致他有很强的叛逆心理,也并没有如父母所愿,考上理想的学校。――程鹏丽
我不认同“虎妈”式教育,至少现在我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我还没有结婚生子,不懂为人父母的感受,但是作为一个被“虎妈”式教育训练出来的孩子,我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疾苦,小孩子的天性爱玩,本该天真无邪自由自在的快乐的活着,不该承受这么多束缚和压力,虎妈教育十条家规会扼杀孩子们本该快乐的童年!会给他们造成无可弥补的阴影!――张欢
好彪悍的虎妈教育,如果我有这样的虎妈,我干脆去投河得了,机器人是怎么发明的,就是有感于中国的虎妈式教育。一直认为,中国的父母是最不负责任的父母,他们所谓的负责就是督促孩子拿A,学这个特长那个特长,至于其他的,以不拘小节带过,所以呢,我们现在随处可见没有伦理道德观念的小孩,没有责任心的小孩,或者说,我们在批评他们的时候,还是先批评一下他们的父母,有其父必有其子,真理啊!――冯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