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家自主推进技术创新发展精品农业
独山:科技葡萄住“别墅”
金黔在线讯 “我家的冬季葡萄可不一般哦,别的葡萄是大棚里种出来的,我家葡萄享受的都是‘别墅’待遇!好吃好看不说,果期又长……”对自己栽种的葡萄,独山县麻万镇的葡萄园主人龙育凤充满自豪。
龙育凤拿出一张照片。照片拍于去年12月,天气很冷,而龙育凤家的葡萄园里,碧绿、浅紫、深紫、近乎黑色的葡萄沉甸甸地坠着,每个品种都有个美丽的外国名字,写在旁边挂的白色牌子上。
要不是已经有些黄的葡萄叶提醒已经入冬,第一次兴奋地在里面挑挑拣拣的客人会误以为是刚丰收的景象。
“我们园子的葡萄一直买到12月底都没问题,传统栽培的早两个月就罢市了。”龙育凤说。
技术的事,则是她那干瘦的丈夫莫荣才说得清楚:“这种季节没有当季那么甜,但是能保持这么好的品质,全靠技术。”
“我们本地葡萄比较小粒,产量不高,口感也一般。但是要种好精品葡萄却必须要讲究技术,讲投入。”莫荣才告诉记者,每亩各种设施投入一万元呢。
葡萄们都待在整齐划一的棚子里。不过,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一个品种窝一个大棚的形式,而是每一行葡萄都单独待一棚子,被形象地称为住“别墅”。
“我尝试过好几种避雨栽培方式,就套袋能最有效避雨防虫,长得最好,不光颜色保持得很好,还干净。怎么套,也是有讲究的。其实好多技术都是我们这些土专家在实践中琢磨出来的,光靠书上讲也不行。”莫荣才得意地说。
这个精品葡萄园是2007年一个广西老板投资修建的,当时独山县从来没人种过这类精品葡萄。
当地村民莫荣才是老板雇来种植葡萄的。
“种植新品种肯定有各种技术上的麻烦,连老板都不耐烦了。”莫荣才说。
他倒是越琢磨越有意思,后来约朋友一起,把葡萄园盘过来,现在已经扩建成280亩葡萄园了,还想贷款继续扩建。
“本地葡萄当季最多只能卖3到4元。我这葡萄当季一斤能卖到10元以上。”莫荣才一看大家不光来买葡萄,还来玩的,干脆钉上牌子写上说明推介各位“葡萄美女”,又自己酿葡萄酒,做好包装,当成旅游产品售出。
现在这里,已经成了独山县有名的观光旅游科技示范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