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到来,沈阳市各大书店的中小学辅导类图书书架前,又成了人群扎堆儿的地方。2月24日,沈阳晚报超级QQ对网友教辅书消费做了一次网调,在参与的百余名网友中,有八成表示将给孩子购买教辅书,教辅书消费一般达200元左右,但其中近三成网友为孩子购书是出于攀比和盲从心理。
心态: 别的孩子都买 自己不买不安心
虽然八成网友表示会给孩子买教辅书,但每名家长给孩子买书的心态却不尽相同,有的是希望孩子巩固成绩,有的则是攀比和盲从心理,看别人家孩子买,就跟着买。
Q友“上善若水”:孩子上高一,每年开学都要买很多教辅书,每次去都要200元以上。开学以后还要买,也不知道能不能用上。但不买不安心啊,别人家孩子都买啊。
Q友“沉默诺言”:孩子上小学六年级,要买六年级下的所有练习册,孩子当然希望买的越少越好,但作为家长的,希望既然买来了,孩子就要做,可别白买了。
Q友“慕尼黑”:已经给孩子购买了新的教辅书,有20多本,既有教科书,也有练习册,共计800元。
Q友“唐会”:我孩子上初一,买的教辅书是全套7科的,我不计较花钱多少,只要孩子用心学。
Q友“佳”:我是一名学生,不用提了,刚刚放假时已经买了十四五本教辅书了,是补课时用的,有十四五本。要开学了,老师又让买书,又要买一大堆啊。
现场: 家长孩子买书闹分歧
北方图书城内小学教辅练习册摊位,一位母亲拿起一本四年级的英语练习册,随意挑了个单词问儿子是什么意思。“那些单词我还没学过呢。”一个戴眼镜的小胖墩摇头晃脑地对她解释。“没记住就是没记住,别找理由。”妈妈严肃地说。
在北方图书城内,因为购买练习册而同家长产生分歧的孩子还真不少。有个小姑娘居然因为父亲给挑选的练习册封面不好看,说什么也不买。还有一名男生因妈妈买书太多了一直撅着小嘴巴。
当天多是一些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前来买书,初、高中生却很鲜见。北方图书城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通常购买教辅类书籍的高潮要出现在开学一周后,因为那时候老师会给出推荐的书目。
在初中教辅书的书架前,一名初一的小男孩已经翻看了很久。他说,自己每门功课通常要购买一两本练习册,一本是老师推荐的,一本是自己选择的,花销一般在两三百元。这名男孩对于选择练习册还颇有一番心得:试题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主要是看答案怎么样。答案分析详细、清楚的,才会吸引他。学生表示,其实这些练习册买来也不能全部做完,主要是挑选较弱的科目会多做一些。
教育专家: 教辅书过多增加负担
对于开学前的这股“购书热”,沈阳市教育专家王雅茹校长认为,是否给孩子购买教辅书,关键要看孩子实际情况。即使需要购买,也要选精而不在多。只要孩子课堂上及时汲取知识,再搭配统一的练习册就足矣。“问题是有部分家长总认为‘落在纸上的才踏实’,盲目地给孩子购买各种练习册。”王校长强调:家长们应该明白孩子学习的重心是在课内,不该在课外给孩子们增加过重的负担。何况,现在的课外教辅书籍鱼龙混杂,而孩子个体的学习情况也是有差异的,并没有哪一本练习册一定权威。“家长期望高,但是也要理智,适当地给孩子们松松绑吧。”
记者李明欣李庆实实习生赵梓嫣
摄影赵梓嫣李明欣
(沈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