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笔者回到农村老家与哥嫂团圆,正巧碰到二哥和村子里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商量今年外出务工的事。
二哥叫龙海成,是松桃自治县盘信镇杨柳村人。在外打工已有七八年历史,从福州到深圳,再到广州,干了针织干电子,干了电子干装潢,转战过不少地方和行业。
“过完正月十五就算过完年了,我们得赶紧出去找工作了。”青年小华对二哥说,他首先想到的还是到广东去,那里经济发达,应该能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听小华这么一说,二哥觉得也有道理,在座的几个年青人也都跃跃欲试的,希望过完十五后马上到外面去寻找就业机会。
“这几年出去务工没什么搞头了,还不如在家种地好,还兼顾到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二嫂端着一盘花生走了进来,迎头就给他们浇了一盆冷水。
她先问小华去年务工赚了多少钱,小华说赚了七八千块钱。二嫂笑着说:“还不如我这个女人哩”。她掰着手指头与几个年轻人仔细算起了细账。去年,她一个人在家里种了5亩水田,加上国家各种惠农补贴,收入将近1.5万元。再加上养猪养鸡什么的,收入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后,国家的惠农政策将会更好更多,我们种田人越来越有奔头了。”读过书,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二嫂接下来又一口气说出了很多例子。隔壁的龙正兵夫妇,本打算出去打工,现在也铁了心在家种地,他除了耕种自家的田地外,还准备再承包别人的10多亩田地,用来发展生猪养殖。
二嫂的一席话,让准备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和二哥心服口服,认为有道理,他们纷纷表示今年干脆就安心在家种地。2个多小时过去了,大伙谈论的不再是外出打工,而是计划今年在家怎样发展种植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