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 潘青萍 财富故事编辑 湖北省武汉市
初来广州时,曾经一度觉得广州市区很小,因为我一般用坐公交车穿越市区的时间来衡量市区的大小。从海珠区的西边坐车到天河区的东边,几乎不用1个小时就可以了。
回到武汉后,从武昌到汉口,不用算公交车行驶的时间,光算堵车的时间,加起来也可能有1个小时了。
也许是因为堵车的时间过多,所以一旦道路稍微通畅,各路公交司机恨不得能将车当飞机开,因此,武汉的公交司机是全国出了名的飙车司机。
有时在广州碰到一两个开车很彪悍的司机,我潜意识里总觉得他很可能是从武汉跳槽过来的。
也许是为了减少飙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也许是因为“要致富先修路”的经济发展铁律,武汉市这两年开始大建交通,修高架,修地铁,拓宽马路,武汉市市委书记阮成发因为强力推动武汉交通建设,还得了一个“满城挖”的绰号。
《大武汉》杂志上刊登着他像是为自己辩解的话:“大建设时期,也是出问题最大,是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很容易找到理由让一些建设工地不开工。我理解市民的感受。但是,事隔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当我们回头看,我们不这样做,我们会对不住这座城市,对不住市民。对这座城市负责,我就必须这样做”。
过年回家,从出汉口火车站开始,就一路正在修建的高架桥,一路正在修建的地铁和轻轨,一路施工围墙,还有拆迁。
此时此刻的武汉,仿若一个超级大工地。坐车从长江二桥上经过,长江,以及江两岸的武昌和汉口尽收眼底,以前总是想到“极目楚天舒”这句,然而,现在的武汉,能见度很低,灰蒙蒙的雾笼罩着这座江城,让我想到伦敦曾经的名字——“雾都”。
汉口的菱角湖开了一家新的万达,约朋友小Z一同去逛街。烟雨蒙蒙的天气里出门,发展大道被在建的地铁剖成两半,对街被施工围墙隔开,每一百来米围墙开一个口,让街两边的行人过马路。撑一把伞过街,没有红绿灯,来来往往,出租车公交车私车。
不仅要注意车辆,还要注意脚下,因为街面已被雨水淹去小半,混杂着施工工地的泥土,一地脏兮兮的泥水。左右望去,竟找不到一条好路过街。只待招手打的,可抬眼望去,哪里有空的士留给我召唤。
施工让整个城市看起来灰尘蒙蒙,噪音扰民,早上起床不需要闹钟,因为小区对面刺耳的施工声音每天一大早会准时把人吵醒。小Z说,“本来交通还不是太堵,就是因为这边修路那边修地铁,才堵成这样。”小Z很无奈,“有的上班族怕堵车迟到,宁愿走路去上班;我下班回家花在路上的时间,都快跟老板回广州的时间差不多了。”说是治拥堵,现在却是越治越堵,估计现在市长热线已经快被打爆了。
经历着拥堵的交通,憧憬着未来的畅通,大家都很关心,到底什么时候地铁线路可以全面竣工,有说到2017年,“6条快速轨道贯通江城,三镇通车地铁网络将超过180公里”。但回顾一下轻轨1号线被拖得无比漫长的完工时间,这180公里到底会不会如期完成呢?
看看我身边的同学,不少在外地工作的人因为武汉困顿的交通而不愿意回去,也不少人受不了每天坐个公交的就累得精疲力竭说要离开。
武汉的交通和武汉的工地,想说爱你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