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记者在七冶建设公司采访时,81岁的王世勤老人高兴地说:“能在有生之年住上国家保障性住房,我们很开心。”王世勤是七冶煤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退休职工,年初,和老伴搬离住了近60年的平房,住进了有49平方米的七冶新怡廉租房。
七冶建设责任公司在2001年前约有2800户职工居住在上世纪40至60年代修建的砖木结构平房,且大部分住房为危旧平房。该公司先后在所属土地上拆除了217栋、1700多套危旧平房,投资约1亿元修建了35栋1400余套总建筑面积10618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还投资260万元修建了60套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廉租房,租住给孤寡老职工、遗孀、低保户职工。到2006年,该公司仍有1000户低收入及老弱病残职工仍居住在危旧平房中。为解决其实际困难,该公司主动与贵阳市、白云区等政府部门联系,利用自有土地,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2010年,公司新怡廉租房小区项目列入中央廉租房建设项目,200户职工告别了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危旧平房。
七冶新怡廉租房建设工作是贵阳市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实现老百姓“住有所居”目标的工作之一。从2007年开始,贵阳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出了实施“住有所居”行动计划,建立了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普通商品房为主,结合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的住房体系,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全面提高城镇居民居住水平。
目前贵阳市廉租住房保障的收入标准已从低保家庭扩大到人均月收入不足975元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标准从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扩大到15平方米下,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面。截至2010年底,贵阳市累计纳入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有22630户,是实施“住有所居”行动计划前的8倍。全市已完成申报中央廉租住房投资补助170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96万平方米,共1.91万套; 1.2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已开工建设;并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100多平方米,解决了10多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同时,贵阳市积极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010年,贵阳市启动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预计在2013年前完成224万平方米城市和国有棚户区改造任务。并已于2010年4月完成了67168户,总面积605万平方米,总投资16.6亿元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贵阳市将大力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涵盖廉租住房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用租赁住房补贴和实物配租保障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在十二五末期,解决15万户中等偏低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大住房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监督机制,严把准入关,切实做到分配公开、公平、公正。(金艾 实习生 王静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