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约”七校自主招生考试,家长在考点门外等候 新华社发
“为什么要参加自主招考?”“因为好学生都考,总不能在现在就落后了。”“多一次机会,干嘛不试一试。”由北大、清华等20所名校组成的自主招考两大联盟,上周末依次开考。
参加这场“大战”是什么感觉?学生们的回答直率又透着些许调侃和无奈,似乎还未完全回过神来。好吧,现在不妨看看本报对这场“大战”的盘点吧。
关键词:试题“老土”
还记得去年走出考场的考生直呼题目“晕”、“雷”、“奇怪”。而今年,有趣、奇怪的考题不见了,反而让考生们颇觉“无趣”。
被问及有没有什么有趣、记忆深刻的考题,考生大多挠挠头。“好老土,没有什么好玩的题目。”“要不太难,题目记不住;要不太容易,也记不住什么题目。”“自然科学感觉像在竞赛。”
好在偶尔一句“最雷人官话”、新兴的沙产业,让考生们感受到了一点新颖。
点评:任何考试都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要一味追求偏、怪、新。
关键词:车轮大战
20所名校摆擂,打擂的一方自然不会轻松。连考两天,可累坏了孩子们。
看看时间表:“华约”上午下午各3个小时,共6小时;“北约”七科至少要考四科,最多的要从8:30考到20:20。如果两边都参加的考生,最惨的要考13个半小时,这还只是答题时间。
一门接一门地考,每科或难或易,对心理调整能力的要求也很高,甚至有考生戏言做题很有“过山车”的感觉。
点评:凡是今后准备要参考的孩子,在恶补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锻炼,提高体能耐受力和心理承受力。
关键词:人数反差
“北约”、“华约”都是两所名校领衔,但从参加考试的学生数量上看,“北约”十三校的魅力显然不及“华约”七校。
据统计,我省参加“北约”考试的总人数将近1100人,而参加“华约”考试的考生达到3400多人。
“学校数量并不能直接决定考生数量,‘北约’这边高校自荐通过率不高,对考生要求很高。”合肥八中高三年级主任罗在兵介绍,自荐生很难通过北大的审核。此外,因为文科生数量总体少于理科生,偏重理工科的“华约”高校吸引了更多的学生。
省内高校的吸引力也不小。据悉,今年我省参考“华约”的考生中,有1800名左右选了省内名校中科大。
点评:管它什么联盟,关键要看自己,实力、兴趣、特长,选择合适高校,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一味求多。
关键词:高分无用
“北约”招办方称,考试结束后将统一组织集中阅卷。3月上旬,各高校将分别组织面试,面试时间尽量错开。而“华约”也同样在3月公布初试结果,组织面试。
参加“华约”的考生可选择填报两校,“北约”考生可选三校。最终获得录取资格的考生,将获得高考(微博)成绩5至40分的优惠。
不过,即便获得了自主招生的录取名额,能否进入心仪的大学还要看高考给不给力,否则拿到加分也够不上录取线。另外,“学生在某个科目或某些能力方面的优异表现将成为录取的重要依据。”中科大招办有关人士介绍说,这个“优异表现”即学科的结构性成绩,它将成为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生和A/B类等级的重要依据。
点评:作为高考的补充,自主招生并不直接决定录取,但至少可以证明学生的能力。据相关高校和中学反映,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的考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能力都较为突出,表现优于其他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