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外向的德国人向我们打招呼。
水飞机码头,如画!
小灌木的叶子好比蝴蝶。
我们出海啦!印度洋,深蓝色的。
我们去了原住民的小岛,岛上全部是穆斯林。这是当地的法院兼任民政职能当地男人最多可以结婚四次,只要有钱。
高大椰子树,随处可见。
海边,渔船在晒太阳;而我,在乘凉。
周末,学校放假,只能窥视。
这里属于穷人的孩子们,他们在此学习、成长,以后只为度假酒店服务。
穆斯林长者,白胡子老头。
校园墙外的孩子。
笤帚是新的,他去哪儿?做什么?
普通小岛,普通院落,普通生活。
街道很干净,陆上交通工具以两轮居多,因为岛上面积实在太小。
当地淡水除了海水淡化,就只有雨水了。雨水落到屋顶,经由蓝色管路留到下方白桶,如果饮用就煮沸,如果洗衣做饭就直接用。一方面说明环境艰苦,另一方面说明环境非常干净。北京的雨水煮了我也不敢喝。
后面黑色大桶,我猜大概两种用途吧,对海水进行淡化,或者对淡水进行储存。
孩子们,天真、友善。
黑皮肤更凸显大眼睛、白牙齿。
几乎每家外墙都刷着黄色标记,上面的数字大都是“2 ”。什么意思?不明。
椰子树根,小红鞋。
椰子树和孩子承载着马尔代夫旅游业的希望。
后来想了想(也许是附会吧)——孩子就像树根上的小芽,虽环境恶劣,但他们茁壮成长着。
恰恰红鞋和绿草因为颜色对比而产生关联。
小超市,颜色很抢眼。
导游在讲解Banyan tree(悦蓉),榕树的根有它特别的生长方式,于是一棵大树就长成了一“丛”。
裁缝铺,必须光脚进入?从黑漆漆的门里闪出孩子的身影。
少见的“四轮”,见到远客居然羞涩地藏在树后。
岛上卫生所,唯一的大夫来自印度,而护士有四位。
迎着风,我们不是回家,去哪儿?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