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记者在都匀市与麻江交界处大山拗口看到,两道保存较好、高大的古石门横跨两县(市)地界,门下的崎岖山路延伸南北崇山峻岭间。据黔南州文化旅游专家介绍,不要小看这不起眼的石门墙,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它还是全国闻名的“南方丝绸之路”——黔桂古驿道中的重要路段之一,已被贵州省文物局向国家申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候选名录。

2月19日,记者与黔南州文化和旅游部门有关人员一起,对都匀境内的黔桂古驿道及徐霞客黔南足迹进行田野考察。当日,大家来到都匀市杨柳街镇文德村乐义布依山寨与麻江县贤昌乡长坡拗接壤处看见:两道保存较好、高大的古石门横跨两县(市)地界,门下的崎岖山路延伸南北崇山峻岭间。 据带路的文德村乐义寨52岁的村民邹师华介绍,他们从小就在这些地方放牛砍柴、做农活,看到这两道石门墙保存较好,至今没有人为破坏,经常听当地寨老摆谈,这并不是一道普通的石门墙,而是一个古驿道关口,这是古代的“官道”,从这道石门出发,从麻江方向出门后有两条路:一条路通贵定方向,另一条路通都匀、广西方向。
在关口内杂草丛里有一块字迹模糊、残存的功德碑:据依稀辨认:关口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三月”。还可以看到:北墙门洞上刻有“承恩北极”四个大字,南墙门洞上刻“茂对南董”四个大字和“威灵显应”四个小字。关口占地面积146平方米,石墙高4.7米,厚0.7米,石门高3.1米,宽1.68米,石墙门洞保存完好。据《麻江县志》记载:经过此地的驿道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开通,是贵阳古时由于该处地处麻哈州(现麻江)和都匀的交界,匪患猖獗,朝廷为保护过往客商的安全,建立此关,并在关内驻有一支10余人的兵勇,负责护送客商至安全地带。
据《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记载:明崇祯戊寅年(1638)“初三日下午自都匀起身,二十里,文德(今杨柳街)宿。初四日三十里,麻哈州(今麻江县)。又十里,干溪宿。初五日十里,麻哈大堡。又十里,干坝哨。”当年徐霞客由广西进入贵州,走的就是这条古驿道。
据初步考证,黔桂古道始建于汉代,拓宽于唐代,完善于南宋时期,元帝国已经新修、改造完毕曲靖经普安(今贵州盘县)、贵州(今贵阳)到麻峡(今麻江)、都匀的驿道,明清两代成为黔通滇、川、桂、湘的重要驿道,其线路从贵阳出发,经图云关、谷脚、龙里、贵定、黄丝、马场坪、干巴哨入麻江县境大堡、干溪、麻江、高枧、贤昌至都匀、独山入广西南丹。民国23年(1934年)开通的黔桂公路和2001年6月开通的贵新高等级公路,其线路仍与黔桂驿道平行或交错。有研究表明,这条出海通道可能与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三大通道——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后两大通道存在关系,对研究明清时期西南地区交通史、主流汉文化传播史、民族交流史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经黔南州和黔东南州文化局建议,黔桂古驿道已被贵州省文物局向国家推荐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黔南州政府决定对此南方“丝绸之路”重要驿道黔桂古道进行保护和修缮,打造古道探寻文化旅游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