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贵阳市考察工作。这是二月十一日(农历正月初九)李克强在黔南州荔波县董蒙村同当地群众亲切座谈,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百姓建议,与当地干部群众共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大计。 李枫 摄
二月十二日(农历正月初十)考察途中,李克强临时走进荔波县城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发展实情。李枫 摄
二月贵州,料峭春寒中透出盎然生机。
2月11日至13日,在欢乐、祥和、喜庆的春节氛围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等陪同下,冒着寒风细雨,轻车简从,不辞辛劳,先后深入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贵阳市视察指导工作。一路上,李克强翻山越岭,深入山乡瑶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城镇社区和群众家中,现场了解扶贫开发、农业生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情况,着重就进一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调研,亲切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
把事关老百姓基本需求的事情办实办好
民生问题,是李克强此次到贵州考察最为关注的内容。 在乡村,每到一处,他都要仔细询问农民生活有什么困难?基本医疗有没有保障?教育情况如何?危房改造进展怎样……在城市,每到一处,他都要详细了解企业职工收入如何?就业问题解决怎样?城市公租房、廉租房建设怎样……
黔南州荔波县瑶山乡菇类村是一类贫困村,董蒙寨是菇类村的瑶族聚居村寨,居住着50多户瑶族群众。这里地处深山,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群众文化素质低,生活十分贫困。李克强沿着石板铺就的小路,走进村寨,看望困难群众,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棉衣棉被。村民何金二住在破旧的、四面透风的木屋里,家境十分困难。李克强俯身进屋,关切地询问他家粮食够不够吃、有没有享受低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知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惠农政策已得到落实,李克强要求当地干部在保证贫困群众节日期间“有房住、有衣穿、有酒喝、有肉吃、有火烤”的同时多想办法帮他们找到脱贫致富门路。村民何正光尽管家境困难,仍坚持让女儿读书。李克强鼓励他一定要让孩子多读点书,掌握知识,改变贫穷。得知何正光春节后即将搬进当地政府集中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和移民搬迁资金统一修建的新移民安置点时,李克强十分欣慰,他要求当地政府把这一“民心工程”继续做实做好,让更多的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随后,李克强走进寨子里最好的房子——村卫生室,实地察看卫生设施,仔细了解群众就医情况,现场看望就诊病人,与村医何金成亲切交谈:
“知道基本药物价格制度吗?”
“知道,就是实行零差价。药品统一采购后,不增加一分钱地卖给病人。” “对。这是党和政府为减轻病人负担实行的一项措施,一定要严格遵守。” “你当村医一个月多少钱?”
“200元。”
“待遇太低了。没实行零差价时,药品加价吗。”
“加。”
“那时收入是不是要高点。”
见村医有些犹豫,李克强鼓励他:“说实话嘛。”
“要高一倍。月收入400元左右。”
“你怎么看?”
“虽然个人吃亏了,但村民得实惠了。”
“这样想就好。你辛苦了。政府会考虑你们村医的待遇,让你的收入和付出相一致。”
走出卫生室,李克强与村民们围坐在露天场坝上,拉家常、话发展。
“大家住的条件怎么样?”
“还可以。”
“我知道还有一些村民住的条件很差。来的路上我看见了新建的移民安置点,你们中有的人过完年后就能搬过去,是不是啊?”
“是。”
“愿不愿意搬啊。”
“这么好的房子,当然愿意。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村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引来一阵欢快的笑声。
“大家吃得怎么样?”
“我们这儿是深山区、石山区,耕地少,人均不到半亩田土,过去缺粮较多,现在有政府的补助,外出务工增加些收入,已基本解决了温饱。极困难的可能一年差一二个月的粮食,乡里都会发放补助金。”村支书回答道。
“大家看病怎么样?”
“自从有了新农合,这两年看病方便多了。实行药品零差价后,看病也便宜多了。”
“就是你们的村医收入减少了。”李副总理亲切风趣的话语引来了村民们又一阵欢笑。 “大家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用水”、“上学”、“钱少”……村民们各自说道。 “这些年,到村寨的路已通了,水也解决了,最主要的还是教育问题。”村寨的第一位女村官谢雪英补充说。
“对了,教育是事关瑶寨发展的根本大事。一定要让适龄的孩子们都读上书,读好书。”
听说寨子里出了第一个大学生,李克强高兴地和他交谈起来:
“在哪儿读书?”
“贵州民族学院。今年就要毕业。毕业后想回来工作。”
“好啊。你是寨子里学历最高的,一定要为家乡的发展出力,现在乡亲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你要用所学的知识,带领大家提高生活水平奔小康。”
李克强副总理的深切关怀,让在场的村民们十分感动,大家一次又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瑶寨第一位女教师谢文丽动情地用瑶语唱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天地,没有新天地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临走时,李克强说:“我们会在工作中把教育、医疗、饮水等各项事关大家基本需求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得更好,让大家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请大家相信党和政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乡亲们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元宵节快到了,我在这里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欢声笑语,荡漾在农家院坝。如潮掌声,代表着各族群众的感激和期望……
在荔波县玉屏镇,李克强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看药房、询问药价,与医生和附近居民交谈,仔细了解城镇居民的医疗卫生保障情况。考察中,李克强多次强调,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必须加大民生工作力度,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不仅是老百姓的热切期盼,也有利于扩内需、转方式、促发展解决民生问题首先就要着力解决群众最迫切的困难,维护群众最切身的利益。要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使群众住得安稳、住得踏实。要深入推进医改,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群众看病负担。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各族群众脱贫致富,让人民生活得幸福快乐。
就业、城市保障房建设情况同样牵动着李克强的心。
在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李克强仔细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在辣椒生产车间,李克强走到正在流水线上作业的农民工杨长春面前,关切地问道:“你在这里工作几年了?月收入有多少啊?”听小杨说已工作三年,包吃、包住外,还有1600多元月工资,李克强很欣慰。当了解到老干妈公司去年创造产值20多亿,带动了100多万户农户发展辣椒产业,李克强很高兴,鼓励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他强调,发展经济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要发挥比较优势,壮大特色经济,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
贵阳市云岩区大营坡棚户区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砖木结构楼房,立面破旧、结构老化。李克强十分关心棚户区居民的生活,先后走进困难群众赵淑英、罗巧英家,与她们促膝交谈,嘘寒问暖,为她们送去慰问金,向她们致以新春的祝福。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三月启动整体改造计划。李克强要求一定要精心施工、把好质量关,把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好,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随后,他又来到贵阳市白云区七冶,了解工矿棚户区改造及公租房、廉租房建设情况。详细观看贵阳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展板,认真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对贵阳市的保障房建设中创造出的新做法给予肯定。在春节喜迁新房的81岁退休职工王世勤家里,李克强与老人一家亲切交谈,了解廉租房的面积、户型,来到长期卧病不起的高淑珍老人床前,安慰老人安心养病。李克强强调,吃穿问题解决后,住的矛盾凸显出来。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土地供应,健全准入退出等管理机制,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小户型、齐功能、质量可靠的公共租赁住房,使困难群众有安稳的住所,增强他们生活和发展的信心。
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早春二月春意闹。荔波县八烂村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在种粮大户何君龙通过土地流转和承包等方式种植的280亩超级水稻田里,村民们正在加紧兴修水利,翻整土地,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李克强快步走上田埂,与何君龙交流起来:
“你怎样做到集中这一大片土地耕种的?”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土地流转租地,二是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经营。对280亩地进行蔬菜、水稻、马铃薯轮作耕种,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你与村民怎么分配?”
“通过土地流转的就每年雇人耕种,交租金和按工取酬。以土地入股的就按每年的经营情况按比例分成。”
李克强走进田里,向正在翻犁的拖拉机手和翻土的女村民了解收入情况,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合作经营比过去单干时每年要增加3000元到4000元左右,李克强连连称赞这种方式好,集约程度高、应对市场能力强,值得推广。他鼓励种粮大户再接再厉,带领村民进一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通过科学种植,不断提高亩产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李克强强调,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春耕备播,解决好工程性缺水问题,促进农业稳产增产。
荔波县是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程度重。如何走出一条既让生态得到恢复,村民又能增收的路子?这些年,该县玉屏镇驼背树通过退耕还林、耕地造林、封山育林和种植经果林,区域内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农民的人均收入大幅增加。李克强登上驼背树山顶,实地察看石漠化治理情况,与正在对果树进行压枝矮化的覃继恒、秦绍波等亲切攀谈:
“现在还有人在山上种粮食吗?”
“没有,都退耕还林了。”
“你们种了多少果树?”
“4000多株。”
“年收入多少?”
“一年20多万。”
“好啊,不光是脱贫了,而且还致富了。”
李克强指出,治理石漠化一定要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不能种粮食的地方要大力发展经果林,而且要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只有形成产业规模,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贵州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改善民生
2月12日上午10点,天气寒冷,荔波机场大雾弥漫,飞机无法按时起飞。在机场候机室里,李克强认真听取了栗战书代表省委、省政府所作的工作汇报,与随行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研究如何帮助贵州加快发展。李克强明确要求国家有关部委在规划上、政策上、资金上进一步向贵州倾斜,支持贵州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考察期间,李克强充分肯定贵州取得的成绩。他说,贵州在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取得历史性的进步。去年8月以来,以栗战书同志为班长的贵州省委,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指示,努力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领导班子,省级四大班子配合默契,心齐气顺劲足,全省上下精神振奋、团结拼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战斗力进一步显现。当前,贵州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发展的劲头更足,贵州发展的态势很好。相信在中央各有关方面支持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贵州一定会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
李克强对贵州的发展提出四点要求。一要为到2020年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贵州要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虽然面临不少困难,但也有很好的机遇,一定要有信心,要有雄心壮志。“十二五”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贵州广大干部群众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紧紧抓住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优先地位和出台一系列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新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机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尽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二要把促发展和转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贵州要根据中央的要求,立足实际,处理好发展与转变的关系,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发挥比较优势,搞好矿产、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既要增长速度,也要推进转型,把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在调结构、惠民生上,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经济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发展。要着力实施一批既惠民生又拉动经济的重大民生项目,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贵州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好医改各项任务,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使广大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四要推进黔中经济区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根据贵州特点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把黔中经济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统筹考虑。黔中经济区是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区域,也是对全省最有带动辐射能力的地区,要使民族地区与黔中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双向互动格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黔中经济区加快发展,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合理承接产业转移和集聚人口,辐射带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要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要搞好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
栗战书代表省委、省政府表示,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决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的关心关怀和期望嘱托,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通过艰苦奋斗、长期奋斗,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改变贵州贫困面貌,提高贵州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考察中,李克强还在荔波县瞻仰了邓恩铭烈士故居。 随同李克强来黔考察的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国家民委主任杨晶、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国研室副主任宁吉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等。
陪同考察或出席汇报会的省领导还有:王正福、王富玉、王晓东、龙超云、李军、张少农、张群山、黄康生、崔亚东、谌贻琴、宋璇涛、石晓、唐世礼、袁周、禄智明、蒙启良、孙国强、辛维光、刘晓凯、谢庆生等。(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