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元旦,刚刚辛劳一年的毕节人民还在欢度佳节之时,就迎来了2011第一场大考。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席卷了整个黔西北,寒风凛冽、路面结冰、大雪封山,乌蒙大地陷入“白色灾害”。用电告急!用水告急!交通告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遭遇严重破坏,多处偏远乡镇,受到凝冻灾害影响,道路断绝,水、煤、米、油等生活物资极度紧缺。面对无情的冰冻灾害,毕节消防支队党委立即启动抗凝冻应急预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服务民生,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在全区各大中队抽调精英力量,组建了将生活紧缺物资运送到受灾山区贫困农户的“红背篓”攻坚突击队,他们破冰除雪、翻山越岭,将党的温暖传递到受灾群众,将爱心播种在乌蒙大地。
支队通过民政部门了解到,大方县羊场镇石板村尘山组20余户散居散居、独居以及鳏寡孤独户因受灾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后,1月21日,支队长张春阳、政委丁翔率领20名“红背篓”攻坚突击队员,一路铲冰除雪,为他们送去了大米、面粉、食用油等慰问品以及慰问金。
进山道路被厚厚的积雪和凝冰覆盖,无法通行,官兵们用背篓背上慰问品,一路斩冰除雪,硬是在坚冰积雪之下打出一条通道!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前行,终于来到了尘山组,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消防官兵首先来到70多岁的困难户郭德洪老夫妇家中。得知消防官兵冒着风雪,徒步行进3个多小时,给他们带来了油、米、面条、慰问金等急需物品,老俩口泪流满面地说道:“哎哟,冻得这么老火,你们是怎么过来的哟,感谢你们,这是救命的钱粮啊!”消防官兵劝慰两位老人,天气严寒,要做好保暖措施,一定要保重身体。
随后,消防官兵来到留守儿童小马家,小马今年11岁,年幼的肩膀上过早地承担了与其年龄不符的责任,因母亲过早去世,父亲外出打工,每月靠父亲寄回来的微薄生活费,抚养比他更年幼的三个妹妹。徒有四壁的家,却被小马收拾得整洁有致。大雪封山后,小马家的米缸早已见底,他背在背上的妹妹还不时哇哇啼哭,此情此景深深触动了官兵们的心,消防战士立即将自己的棉衣给小马兄妹披上,把米缸满上、水缸满上,还亲自为小马几兄妹烧上了一锅热腾腾的饭菜,看着消防官兵们忙碌的身影,小马纯真无邪的双眸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
全军出击,奏响抗灾战歌,“红背篓”百里驰援贵州屋脊
海拔2500米的威宁县,号称贵州“屋脊”,受长时间凝冻天气影响,灾情严重,全县大部分地区交通中断,缺煤断油,城市供水管网大面积瘫痪,一些偏远的村寨受灾尤为严重。1月26日上午,按照地委、行署的统一部署,毕节消防支队迅速结集55名官兵、8辆消防车组成“抗凝冻”突击队,由政委丁翔率领,横穿乌蒙山脉,紧急驰援威宁灾区,经过9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抵达威宁县后,驰援队伍与威宁消防大队的官兵共计75人,兵分6路,连夜出击,全力投入抗凝救灾。
“先是一层雪,在浇上一层雨,零下6度一冻上,你说有多硬?”当地群众这样形容覆压公路的凝冰。
在受冰雪封锁的梅花山,由于道路结冰严重,能见度不足15米,车辆无法正常行驶,消防官兵只得拿着铁锹、铁铲,跑步上山,到达指定路段后,消防官兵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凿冰开道战斗中。消防官兵顶着凛冽的寒风,在零下6摄氏度的低温下奋力洒盐、除冰、铲雪。衣服被汗水打湿了,双手磨出了血泡,脸部被冻得通红,鞋子被雪水渗透……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说累!经过4小时的紧张战斗,梅花山50公路的路段终于被打通。随后,消防官兵又迅即投入护送燃煤及生活在物资战斗中,他们采取错列式编排,每隔一辆运煤车或运送物资的车辆列入一辆消防车进行全程护送,119指挥车先行探路,引导运输车队安全前行。
在通往雪山镇斗母村的途中,身着橘红色抢险救援服的“红背篓”攻坚突击队员,顶寒风,踏冰雪,穿梭在高原之颠。雪山上,气温零下7度,消防官兵却热气腾腾,走累了,大家就高唱军歌、互相鼓励,巍巍群山,回荡着刚毅激昂的嘹亮歌声。经过2小时的徒步行进,“红背篓”突击队安全抵达雪山镇斗母村,他们随即将煤、粮食、饮用水等救援物资一一送到独居、散居以及鳏寡孤独的村民家中……
在金钟、盐仓、小海等乡镇,消防官兵通过接力的方式,沿街道铺设水带,设置了329取水点,为老百姓供水、送水。同时,消防官兵又拉水到偏远的医院、村寨等重要单位和场所进行流动供水。在各乡镇的各个供水点,他们还专门设立了供水标志牌,方便群众取水。在各送水现场,总是能看到身着橘红色的消防官兵,老百姓亲切的称他们为“红色的队伍”。
为困难村民递上慰问金
坚守一线,热血融化冰雪,老班长以身作则昼夜奋战
在此次“红背篓”突击行动中,有一名特勤班班长,始终奋战在战斗第一线,他叫方勇。自入伍以来,他曾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2008年抗凝冻、2009年抗旱和多次抢险救援战斗,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在驰援威宁的过程中,他既当驾驶员,又当战斗员,驾驶车辆、拉运物资,他冲锋在前;铲冰除雪、开辟道路,他奋勇在先!“红背篓”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他第一时间背上“红背篓”为受灾群众运送急需的生活物资。在威宁的日日夜夜,他从没睡过一个整觉,深冬零下7度的夜里,寒风刺骨,为了防止消防车的发动机被冻坏,在其他战友休息的时间,他每隔一小时就会将消防车发动一次,以确保战斗时消防车能够正常运转,当“红背篓”攻坚突击队要奔赴受灾点时,他在冰天雪地里全神贯注的驾驶车辆,载着战友和物资安全驶向目的地,抵达目的地后,他来不及打个盹儿,立即打起精神和战友们并肩作战,一起铲冰除雪、一起背上“红背篓”、一起顶着寒风、一起踏着冰雪为受灾群众送去急需的生活物资,未眠的倦意丝毫未能浇灭他满腔的热血,昼夜的战斗未曾动摇他服务人民的决心。
人民至上,除夕慰问群众,“红背篓”翻山越岭嘘寒问暖
2月2日,大年三十,在普天同庆新春佳节之际,“红背篓”攻坚突击队仍心系偏远山区群众,他们把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克服重重困难,在巍峨的乌蒙群山间,坚决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家中。
纳雍县雍熙镇猫场村中寨组的困难户刘玉飞老人已有83岁,年老体弱,其子双手残疾,生活非常困难。当“红背篓”攻坚突击队背着大米和煤来到他的家中时,老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流着泪说道:“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消防官兵的关爱”。官兵放下物品后,认真查看老人的饮食和住宿条件,询问了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年货准备情况,并给老人送上了慰问金。随后,全体官兵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孤寡老人李龙厚家。李老无妻无儿,平时依靠政府低保补助和邻居帮助维持生活,当消防“红背篓”来到他家看望慰问,老人激动的说:“感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食品、煤和慰问金,今天过年,害你们过不了节了。”消防战士说道:“老人家,我们过不过节不要紧,你们能过好就行!”
每到一处,消防官兵都对困难群众嘘寒问暖,与他们促膝畅谈,把各级组织的美好祝福和深切关怀送到他们家中,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使困难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消防部队的关心关爱。
毕节地区消防支队始终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是在汶川地震的救援战场,还是在2009年至2010年四季连旱的救灾现场,都留下了乌蒙铁军的足迹,都飘扬着毕节消防的旗帜!多年来,几代毕节消防人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形成了“精诚团结、坚韧不拔、敢打敢拼、锐意进取”的试验区消防部队精神!自“红背篓”便民服务行动开展以来,毕节消防部队全警动员,全面出击,共出动车辆170余台次,出动官兵766人次,撒盐122吨,疏通道路350余公里,疏散滞留车辆150余辆,疏散滞留群众1000余人,护送燃煤2400余吨,送水2373吨、惠及群众7万余人,走贫访困180户,运送和发放燃煤24吨、大米13600斤、食用油360桶、衣物棉被630余件,为全区“抗凝冻、保民生”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毕节消防“红背篓”攻坚突击队行动仍在继续。
联址:毕节市洪南路地区消防支队 邮编5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