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国际   图看天下  教育  教育动态  高考   旅游  民族风情   旅游景点  健康  快讯  美容  心理   房产  楼盘  
土特产  求职  招聘   名企   汽车  修理     财经 要闻 金融  基金         文学 小说 诗歌  人生    奇闻 评论 博客  公告
   资讯中心: 国际  | 国内  | 民族精英  | 红色之旅  | 彩瀑人生  |  万峰林神秘之境  |  小七孔  |  苗乡侗寨
  你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中国北方持续旱情 西方炒作中国或推高国际粮价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3日 15:16:52     
 

        

主持人:

    北方的大旱是不是有可能引起国际粮价的上涨,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是银河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女士。

    刚才我们通过短片了解到,国际上,尤其是西方一些媒体,包括一些研究机构都在预测,说中国干旱有可能导致国际粮价的上涨。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中国有一位学者,这是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他说,中国旱灾没有,也不会直接影响国际粮食市场供应,造成粮价大涨。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判断?

    左小蕾经济学家:

    是这样。国际粮价目前是在大幅度上涨,包括其他的大宗商品都在上涨。也不光是中国的粮食干旱成为一个故事,这个里头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不完全是跟自然灾害,干旱有关系,这些价格的上涨。比方说石油价格的上涨,因为你是干旱也好,自然灾害也好,造成这些价格上涨是因为供求关系,那是因为需求上升,供给不足,可能导致价格的变化,可是我们看见比方说能源市场,石油价格现在伦敦石油价格差不多破一百美元,但是知道全球经济并没有大规模复苏。也就是说经济没有大规模复苏,对于能源需求,并没有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但是价格超过了正常水平,说明这里头还有别的因素。

    主持人:

    也就是说气候的异常是造成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但绝不是全部。

    左小蕾:

    不是全部。

    主持人:

    那好,接下来我们不妨听一位农业专家的看法。

    (电话采访)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现在全球今年不光咱们国家大旱,澳大利亚大洪水,然后北美既有旱也有暴雪,所以整个全球极端气候变暖,导致气候很不正常。但是粮食价格显然不仅仅跟气候有关,因为整个从去年全球整个粮食来看,它的产需还是基本上平衡的,但是为什么价格暴涨那么严重,所以还是有别的原因。粮食价格从长期来看它是受供求影响,但是短期的波动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大家普遍认为,这一次美国货币贬值政策应该是一个核心的原因。

    主持人:

    郑教授的观点和您的观点根本上一样。但问题是,为什么粮价上涨的过程中自然灾害只占一个因素之一,但是被一些经济学者,还有机构会解读为几乎是全部,什么原因?

    左小蕾:

    我觉得是这样。现在互联网各种各样的传播途径信息的影响被放大,所以大家的关注也被放大。比方说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这种自然灾害,包括中国现在的旱灾,实际上也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其实从历史上来说,可能有很多次的这种,而且每年可能全世界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将来也可能还有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

    但是为什么今天把粮价推到了历史的高位,所以只能说一部分的影响造成供求的短缺,这是一个原因。但是确实是我同意郑教授的意见,有其他的因素。特别像目前情况下,美元的宽松货币政策,所有的大宗产品,包括粮价都是用美元计价的,当美元发得太多,美元贬值的时候,这个价格自然会上涨。

    另外一个,因为它发了很多钱,这些钱在金融机构里头,这些金融机构金融资本可能要寻找很多投资的机会,在实体经济没有恢复的时候,它可能进入大宗商品的市场,然后推高这个价格,资金很多,推高这个价格,然后利用这个自然灾害的这样的故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在2007年,2008年油价上涨的时候,这个非常的明显。

    主持人:

    左女士您别介意,您来自银河证券,是不是像这种证券公司是乐得见到这样的一种所谓的故事?更愿意大家接受这种传播带来的效应,对证券公司是有益的?

    左小蕾:

    这个也很难说。证券公司也需要给客户有一个比较真实的背景的解读,帮助要防范风险,帮助投资者防范风险。如果一味炒作,可能将来风险也很大,投资者可能也会有很多不理解的时候。

    主持人:

    怎么去理解西方的某些机构在利用这次的大旱来炒作中国的粮价?

    左小蕾:

    这也是为了有些投资机会,因为现在关联度都可以把它放大,或者说一种虚拟的联系。因为中国的干旱,中国的粮价可能导致世界粮价的上涨。这种东西实际上怎么样影响这种渠道,大家是没有具体的分析。但是这种概念是容易被接受,因为在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所以这样可能会推高世界粮价,对于这些资本去投资,收益的增长,套利可能就会有一些机会。所以这个里头,我觉得我们在关注干旱的时候,确实是要非常注意民生,价格水平对社会老百姓的影响,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粮价上涨中间还有一些其他的成份,要关注这个问题。

    主持人:

    刚才我们在关注世界上对于中国北方旱情所导致的是不是会推进,会推高国际粮价的上涨,在国内,我们更关注的是,干旱有可能导致的小麦减产,到底和物价上涨之间是什么样的传导关系?稍后我们会继续讨论。

    (播放短片)

    解说:

    农产品期货大幅走高,农业股票持续走强,市场的异动,全球的关注,北方旱情到底影响几何?

    2月9日,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扶持粮食生产。

    2月1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抗旱保粮接连发力,意在稳物价,控通胀。

    李国祥:

    可以立竿见影的这样一些政策措施,非常实。

 解说:

    年后第一个工作日部署粮食生产,央行宣布加息,稳定物价坐上年度经济工作头把交椅,《新闻1+1》今日关注——保粮食!稳物价!

    字幕提示:

    2011年2月10日

    新闻口播:

    从9日开始,旱区各相关部门也是抓住有利时机,采用飞机、火箭、高炮等开展冷云催化作业,伺机开展了人工增雨增雪。

    解说:

    在河南周口、登封等18个地势的100多个地面作业点,开始使用高炮火箭人工增雨增雪。

    字幕提示:

    山东2月10日画面

    解说:

    在山东济南、菏泽等地70多个人工增雨点正同时作业,最大限度地影响降雨范围。

    字幕提示:

    安徽2011年2月10日

    解说:

    为确保230余万亩小麦能够“喝”足水,安徽省军区组织近十万民兵预备役人员冒着雨雪奋战在抗旱第一线。

    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自去年11月开始的这场大旱,旱情依然在持续。而抗旱的工作也在各地紧张进行。人工增雨增雪,飞机高炮紧张作业,自2月7日开始,这样的工作春节之中也并未停止。而春节假期之后,显然开始了加速跑。

    2月9日,大年初七,年后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扶持粮食生产的十条措施,被人们成为是粮食的国十条。

    字幕提示:

    国务院常务会议促进粮食生产的十项措施:

    (一)扩大冬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范围,补助标准仍为每亩10元。

    (二)实施冬小麦返青拔节弱苗施肥补助,每亩补助10元。

    (三)中央财政欲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冬小麦在主产区农民购置抗旱继续的水泵,喷灌机械设施以及其他抗旱苗水机具补水……

    新闻口播:

    (一)扩大冬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范围,补助标准仍为每亩10元。

    (二)实施冬小麦返青拔节弱苗施肥补助,每亩补助10元。

    (三)中央财政欲安排……

    解说:

    扩大抗旱补助,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从此前单纯北方小麦产区的抗旱,到如今扩大到对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扶持。从单纯抗旱到综合促粮,这套政策综合拳被认为有利于减少农民的灾害损失,稳定农民重粮的收益预期,提高种粮、管粮积极性。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据依次国务院发布的这十条措施可以说在我们马上即将在全国所进行的这种春耕大生产当中,可以说直接能够起到效益的,可以立竿见影的这样一些措施,非常实。

    解说:

    而就在国十条推出的第二天,2月10日,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上再次强调,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发展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中央密集部署抗旱保粮备受瞩目,众多媒体以及专家都把它看作是抑制物价的重要举措,因为粮价是百价之基。

    郑风田:

    春节是消费的高峰季节,这个时候物价有一个很大的上涨压力,再加上干旱这样一种刺激,再加上全球这样一种价格的连锁反应,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这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一个很大的上涨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表明一种姿态,我们不会任由物价上涨来上涨去,要采取一切措施,稳定物价。

    主持人:

    干旱给今年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干旱会怎样作用在今年的物价上,我们不妨来听一下专家的看法?

    (电话采访)

    郑风田:

    有一个庞大的粮食储备系统,所以中国的粮食价格略微一涨以后,储备系统一动员,价格立马就会下去。所以这个还是比较灵,国际市场不一样,国际市场缺乏一个储备系统,所以价格里面狂涨狂跌,没有任何办法。但是我们国家因为中储粮存在,中储粮国家一声令下,就在全国收很多粮食,所以这个时候很容易就把粮食价格给降下来。所以我们现在担心的是,中国整个的粮食其他成本都上涨,粮食价格过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带来粮食供给出现问题,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主持人:

    刚才我们听郑教授的观点,因为我们国家有一个储备粮的体系,在关键时刻调用这样的储备粮食可以平抑粮价。但为什么我们注意到,国务院一直在说要保障粮食的产量。在这种情况下,保障粮食产量的重要性是什么?

    左小蕾:

    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国务院这么高调来保证增产的会议的一些决策,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在非常务实解决供求供给的问题,是保供给。所谓通胀预期,就是因为你将来的粮食可能减产,因为干旱,粮食减产,导致供求短缺,价格就会上升。所以这是一个基本的一个概念。当你这么大规模的去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保证粮食增产,也就是说,你会降低粮食将会减产的预期。也就是说你降低了将来粮价上涨这种预期。所以平稳大家的预期,稳定大家的预期非常重要。如果现在的预期非常的高的话,可能改变这些消费者,或者生产者的一些行为,比方说农民

    主持人:

    通胀预期会怎么表现出来?

    左小蕾:

    如果他认为将来价格要上涨,农民比方说假定他收成的粮食,他觉得将来价格要上涨,他会少卖一点。如果他少卖一点,就人为造成了当即市场供给的一个短缺。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他认为将来价格要上升,我多买一点,马上人为造成了需求增加,在短期内需求就发生了人为的改变,价格最后一定会上去。所以这个通胀预期是非常重要,在心理上这种压力会造成你行为的改变,最后导致真正的价格水平的上升。所以我觉得国十条非常全面管理了将来粮食的供给,所以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主持人:

    刚才我们说到通胀预期。还有一个问题,从去年比如说炒作姜、蒜等等看来,有游资在等待炒作一些出现异常的农产品,小麦粮食会不会也成为他们下一个炒作对象?

    左小蕾:

    我们有一点担心,其实近期郑州期交所的粮价也涨上了历史的高位,所以这个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说实在,这两年来,大规模的这个货币发行,因为要拯救危机,走出危机。确实货币流动性比较多,而且经过了周转以后,这些就变成了一些民间的一些资金了。民间资金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它,就走进实体经济,总得有出路,它也要赚更多的钱。所以这个时候非常担心,就像去年出现这种情况,炒一些农产品价格,最后把食品价格推上去,然后导致我们通胀增长,去年第四季度实际上就有这个情况,实际上没有供求关系的问题,秋粮是丰收的,菜蓝子工程也是非常得到及时的缓解。但是因为这种游资的行为,投机行为,最后还是把通货膨胀最后的第四季度推到一个比较高的地方。现在我们其实也是比较担心的,游资的规模还非常大,应该说民间资本,正规一点说,应该怎么把它引导到实体中间去,我觉得这是当前我们管理通胀预期中间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主持人:

    对于游资有可能炒作,我们可以做得是什么?

    左小蕾:

    我觉得就是要引导它,比如说到实体经济区,而不能让它到外面游。因为它资本是逐利的,它一定会向那些最容易赚钱和最有机会的地方去打擦边球,我觉得我们比较规范的一个想法是希望能够打破垄断,在垄断行业里面引进民间资本。因为垄断行业有垄断利润,因为资本逐利这一点,你一定要开放给他一些赚钱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像我们很多这样的,其实对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也是有好处的,多一些竞争。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办法非常非常重要,应该考虑到,怎么样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开放垄断行业。

  2月9日,在山东济宁市嘉祥县金屯镇杨西村,一位农民在展示干枯的麦苗。由于长期没有有效降水,山东省旱情在持续加剧。目前全省受旱麦田达3000多万亩,其中重旱近400万亩。一些地区的麦田出现大面积干裂,麦苗已经枯黄。 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

------------------

    《新闻1+1》2011年2月11日——保粮食!稳物价!

    (导视)

    解说:

    农产品、期货大幅走高,农业股票持续走强,市场的异动,全球的关注,北方旱情到底影响几何?

    2月9日,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扶持粮食生产。

    2月1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抗旱保粮,接连发力,意在稳物价,控通胀。

    李国祥:

    可以立竿见影的这样一些政策措施,非常实。

    解说:

    年后第一个工作日部署粮食生产,央行宣布加息,稳定物价坐上年度经济工作头把交椅,《新闻1+1》今日关注——保粮食!稳物价!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中国北方持续的旱情让西方的一些经济学者,研究机构,包括媒体在内忧心忡忡。他们担心的问题是,如果中国小麦减产,是否会推高国际粮价?事实是否会如此呢?

    (播放短片)

    解说:

    雪,薄薄的雪,覆盖了中国北部大部分干旱地区,但这场广受欢迎的雪,看起来并不是干旱结束的标志。

    这是在昨天,法新社对于中国旱情的一篇报道,事实上这已经是法新社一周之内第二次对中国旱情发表文章。

    字幕提示:

    截至2月10日15时

    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0128万亩

    其中重旱面积1506万亩

    主持人:

    截至2月8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12亿亩,其中重旱1570万亩,有272万人,2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截至2月10日15点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0128亿亩,其中重旱面积1506万亩,全国有281万人,257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解说:

    今天,2011年的这场大旱依然在持续。

    今天,“中国主要产粮区面临60年以来最严重大旱”,“200余万群众和200余万牲畜面临饮水困难”,“中国缺水麦田已达640万公顷,超过三分之一”,这些标题被迅速提炼,登上全球各国媒体的版面。

    字幕提示:

    中国旱情有可能给全球带来严重影响

    中国旱情给国际小麦价格带来压力

    联合国对中国旱情发出警示

    中国旱情影响国际粮食价格?

    解说:

    报道称,去年11月中旬至今,国际粮价已经上涨了约35%,现在人们最关注的是,中国是否会从国际市场购买更多粮食?

    美国经济学家杰生·布里特表示,中国的旱情给世界粮食市场带来一阵“颤抖”。

    中国储备小麦总量5300万吨,从中国旱灾来引导国际粮价上涨的预期属于市场炒作行为,政府应在短中期内调节粮食供应量。

    实际上对于全球的关注很多国内外专家都指出,这可能是国际资本为了获利在进行题材炒作。而在国内,市场的变动也非常明显。

    截止到2月9日,国内期货市场强麦已突破每吨3000元,郑强麦每吨大涨7.02%,创出历史新高。周三,农林牧渔板块也逆势上涨,涨幅为3.46%,位列板块涨幅第一。

    就在这一片声音之中如何认知目前的旱情,如何研判它对于粮价的影响,对于通胀预期的作用,让人格外关注。

    张旭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

    和多年同期比,要比多年同期稍微少一点,多年同期的是1.8亿(亩),但是旱情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在春节前咱们统计是7千多万亩,春节后就变成1.1亿亩了。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政府积极重视粮食生产,在大家齐心协力,我想可能粮食应该不会基本供需面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解说:

    降雪在继续,关注在继续,旱情也仍再继续。

    粮食足,天下安,作为中国的百价之基的粮产地,这次大旱聚集了太多的关注。浇水保苗、物价通胀、期货市场、股市振荡,从农民、经济学家、气象学家到投资者,中国在看,世界再看,抗旱已经被赋于了更多的意义。

 


  相关阅读:
0
 
频道阅读
暖心妈妈坚持手绘书信 “陪伴”求学的女儿
·关于各专业学位类别的领域设置情况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贵州省高考第一批本科录取结束 北大清华录
·让寒门学子入学无忧!2016高校学生资助政
·德江县2名教师在铜仁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
·贵州省高考志愿今日补报信息 一本尚有238
 
传中石油管道资产将
威门药业举办新春年
杭州西湖黄金周游客
广汽丰田出方案补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排行
·惊爆!八省市游客到贵州免100天门票
·中国龙网、窗口网融媒体赴兴义万峰
·韦元龙创作简历
·未名湖文学社韦元龙(图文)
·走进春天,走进诗歌 --2021第三届“
·王坚:坚持你相信的事,相信你坚持
·滑天下之大稽,权力是人民赋予你抓
·强健中国“芯”
·兴义对危险驾驶“零容忍”
·小罐茶干货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谨防诈骗
老人脑部受伤 经抢救已脱险
店福利院领导赶到区 交纳了医药费
   八卦资讯
IS袭击利比亚东部油
李克强视察棚户区:
山西吕梁副市长张中
人参泡入60度白酒中
习近平2016年首次国
周永康子侄违规开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 广告总代理:贵州元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兴义市龙腾文化事务所
报社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众厦大楼八楼 热线电话:0851-86838086 0851-86871808 投稿邮箱:3237866@163.com网站备案:黔ICP备10200785号
新闻广告热线:15285451888 工作QQ:624554591(龙歌百越)
常年法律顾问 贵州博文律师事务所 李兴武 律师 手机:13885026100,工作QQ:1380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