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听课感受
昨天,听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能把一种理论性的知识能讲得这样生动、有趣的恐怕只有曲连坤教授一人了。曲连坤教授同时是一位行政人员,在我的固有印象里,行政人员大多是古板的。但是,曲教授用他生动地讲座,向我们证实了他正是一位有着积极心态的人。三个半小时的讲座,掌声不断,笑声不断。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心态。积极心理学就是关注幸福的一种学问。近年来,身边的很多同事,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有时会抱怨工作的劳累,于是逐渐走向职业倦怠。曲教授首先让大家写写“什么样的人最幸福?”老师们的答案是五彩纷呈,各式各样的。有的说,儿童最幸福;有的说有钱的人最幸福;有的说爱与被爱的人最幸福……我认为是知足的人最幸福。曲教授揭示了问题的答案:最幸福的人是有所爱的,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心灵上有归属的,还有就是在从事的工作中有成功感的。我认为,简而言之,当自己的心中的某种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化为现实,这时候人就感受到了幸福。
曲教授的讲座告诉我们社会的灵魂是信仰,自然规则告诉我们要各守其位,各守其则。曲教授用生动的事例讲述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自然规则。让我们懂得了退让也是一种大智慧。我想,这一应该是这段内容中曲教授想要告诉我们的,有了这样的心境,内心自然变得平静。
人们生活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应该是倍感幸福的。但是,自杀率较高的国家是丹麦、瑞典,确实让人出乎意料。而日本这个生活压力较大的国家,自杀率却不是最高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活安逸,没有挑战性,一切都那么容易获得,人自然就会变得懒惰。久而久之,很难去适应生活中的磨难,这个时候,适应不了生活,不能面对磨难,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说,不经过努力获得的幸福是不可靠的,是不会长久的,成就感是人生活幸福的条件之一。
曲教授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怎样促进心理协调的有效策略。曲教授说,身心协调促进心理协调。这话不无道理。一个人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周围环境发生了改变,就会使内心发生变化。曲教授提到手和舌头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部分。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话是有科学依据的。可是,舌头对于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作用,还是第一次听说。在这部分讲座中,曲教授强调了音体美学科的重要性。其实,这也是我们农村小学所忽略的地方。在农村学校,由于观念和条件的影响,我们注重语文、数学这些考试学科的教学,往往忽略了影响学生身心的音体美学科。这么做,不仅仅影响了学生在音体美方面的发展,也使得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了厌倦。曲教授在这举了学校应用音乐铃声的例子。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学校一直是这么做的。但是,不足的是我们的铃声比较固定,而且没有刻意的设计选择过,这是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开口开心”黄金法则,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有话说出来。”在这方法很多,有指导学生写命题日记,班级日报,课前五分钟演讲等等。这些方法都为学生敞开心扉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些方法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非常实用。
最后,曲教授送给大家一句金玉良言:人如果经常把自己想成什么样子,渐渐你就越像什么样子,最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子。这句话,体现了积极的心理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我们学习这么课程的最终目标。有了这样的心境,我们就会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才能品味到教育的幸福!